快手摸到了AI短视频的门道

  作者 | 价值星球Planet 黄炜 

连宫崎骏在AI面前都不堪一击了吗?

最近,一股“晒出你的吉卜力画像”风席卷社交媒体。只因OpenAI将新版Sora整合进了GPT-4o,让用户能用一张照片生成动漫画像,画风可媲美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瞬间引起了业界轰动,大家都在鼓吹“OpenAI将颠覆影视行业。”

但印象中,影视行业不早就被OpenAI颠覆过一次了?想当年Sora刚问世,影视行业的主流声音就是“用Sora做视频,美工、设计师、分镜师都该失业了”。但现在,OpenAI似乎越活越回去了,最新版本的GPT-4o应用,只能生成图像,连视频都不让生成了。

现在的视频行业从业者,反倒用起了国产的AI视频生成工具——快手的可灵AI,或者抖音的极梦AI。快手最新财报显示,可灵AI发布仅半年,就有了超过600万用户,累计生成了超过6500万个视频和1.75亿张图片。

除了用户数量,快手科技创始人兼CEO程一笑还提到:“可灵AI半年收入突破了1亿元,是目前国内商业化变现规模第一的视频生成AI应用。”

这场由Sora引发的AI生成视频浪潮,怎么反倒是中国厂商跑到了前面?尤其是印象里以老铁文化著称的快手,竟然从斜刺里杀出,成了AI科技革命的一支主力军,这一切都有些违背常识……

快手摸到了AI短视频的门道

AI,用起来比炒概念重要

2024年2月,OpenAI发布了视频模型Sora的Demo——一段红裙美女走在街头的短视频,尽管视频时长仅59秒,但因为效果惊艳,影视行业充斥着“OpenAI将颠覆行业”的论调。

但随后近一年的时间,Sora的正式版本始终没有上线,传出的只有OpenAI对Sora生成内容严格管控,不仅使用人工精修,还严禁那些生成效果不佳的视频流出,以此营造Sora模型超高水准假象的新闻。

这正是OpenAI的惯用伎俩,毕竟这还是一家靠融资活着的公司,需要不断炒作概念,才能拉到更大额的融资,进一步炒高估值。

相比之下,中国厂商们可没有OpenAI财大气粗,他们只能发扬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典打法“小步试错,快速迭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6月6日快手推出可灵AI后,可灵经历了一波密集的产品更新。从最开始的5秒视频扩展到最长3分钟,支持通过微调提示词进行续写视频创作;2024年7月,可灵AI升级基础模型,上线海内外会员体系,开启商业化模式;2024年第四季度,可灵AI上线除网页端外的独立App,同时推出1.6版本,综合效果较1.5版本提升近200%。

按照程一笑的说法:“可灵团队大约每两周,就会上线一个新版本。”截至目前,可灵AI足足迭代了20多个版本。

据短剧从业者Kevin描述,可灵AI发布早期,生成的人物表情不够自然,颜色饱和度过高,动态画面衔接不畅,导致视频的AI味儿很浓。“但快手贵在听劝,能采纳使用者的建议包括批评,让产品迭代更新到了点子上。”在体验过可灵1.6版本后,Kevin最大的感受就是,“没什么可吐槽的了,这是一款我愿意为之付费的产品。”

用户体验感提升,源自可灵AI基础能力的跃升。3月27日,全球知名AI测试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发布了全球视频生成大模型榜单,这份榜单给快手可灵1.6pro(高品质模式)打了1123分,是全球图生视频模型中的最高分;紧跟在可灵后面的,是谷歌家的Google Veo 2。而一直在“憋大招”的Sora,仅排在这份榜单的第八位。

快手摸到了AI短视频的门道

看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眼光的确毒辣。朱老板在最近的中关村论坛上称:“AI应用没有壁垒,任何技术壁垒(宣传)都是骗人的,都是忽悠人的。只有真正理解客户,从实际应用出发,去干苦活累活,才是真正的壁垒。”这番话又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但将朱老板的话放到AI生成视频领域,却非常合理。因为视频质感、画面调色、人物微表情这些细节,很多时候并不是靠技术跨越式发展解决,更多是依据用户反馈持续微调,一点点磨出来的。就像《哪吒2》里申公豹的毛发,导演饺子换了几家外包公司,设计师压力大到辞职,最后兜兜转转还是由他完成。

也正因为此,可灵AI在“使用中迭代”的思路,反倒比“憋个大招”更符合影视行业的真实需求。

快手摸到了AI短视频的门道

重要的是新增量

当然,要看从业者是否真的认可一款产品,关键还是得看付费。更时髦的说法叫PMF(产品与市场匹配度)。

印象中,当前国内这些AI生成视频工具,只有可灵AI在财报里公布了收入——半年超过1亿元。其他AI工具普遍只愿意公布自己的DAU和MAU,却对收入数据讳莫如深。原因大家都懂,DAU和MAU可以靠补贴、靠营销短时间刷上去(比如Kimi和腾讯元宝),但要用户真金白银买单,却很难操作。国内大部分AI工具类产品的收入数字也很难看。

坦白说,可灵AI的半年1亿元,还不到快手全年1269亿元营收的千分之一。但程一笑在财报会上特别提到了这个1亿元,就是因为可灵的收入大部分是靠订阅用户买单,这在国内AI工具类产品是独一份。

AI应用开发者Tom告诉价值星球:“在生成效果没有档次差距的基础上,从价格讨论,订阅可灵要比订阅Sora划算太多了……”

简单算一笔账,Sora正式版在去年12月上线,Plus版的月订阅费是2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元,这个版本连人物视频都不能生成。要订阅满血版Sora Pro,月订阅费是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0元,视频生成时长最长20秒。

而可灵AI黄金会员单月最低33元就能拿下,相当于用一个月Sora的费用,能用可灵43个月。用Tom的话来说:“也许是过惯了‘苦日子’,快手连开发个AI工具都格外注意价格普惠,真是活该人家卖得好。”

除了订阅费带来的收入,AI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为快手整体业务流带来了新增量。

近几年,整个短视频和电商行业,都面临流量红利、用户增长趋于见顶的困境。但生成式AI的加入,却能从结构上为短视频平台注入新动能。

这么说有点玄乎,举个例子。直播电商和短视频营销从业者,最近几年叫苦连天。主要原因是现在广告越做越卷,广告素材制作成本居高不下,也很难摸准用户喜好。而借助大模型,品牌方可以在几分钟内生产上百条视频素材,再借助模型数据分析用户偏好,筛选出其中效果预期更好的素材。如果效果依旧不好,那就再生成100条视频素材。

程一笑在财报会上透露,依托大模型,快手可以让客户的视频素材制作成本降低60%—70%,未来甚至更低。这就叫底层结构的改变——当成本急剧下降,原本不赚钱的生意可以变得赚钱。账目能算过来了,商家就愿意来平台做生意了,商业生态就繁荣了。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周大福、vivo、玛氏箭牌、青岛啤酒等品牌方都愿意用可灵制作视频素材、广告短片,既有新意又降成本,何乐而不为?

再比如近两年风生水起的短剧,快手首部AI短剧《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播放量就突破5300万。导演陈坤透露,在AI技术助力下,该短剧的制作成本至少降低了四分之一。贾樟柯、叶锦添、李少红等知名导演,也在用可灵创作AIGC电影短片,还被中国电影博物馆永久收藏。

从制作成本到内容形式,AI都在为内容创作带来新变量。

快手摸到了AI短视频的门道

短视频+AI,可以成为中国公司的杀手锏

在3月9号的一篇研报里,摩根大通写道:“2025将是中国AI应用爆发的关键一年,而快手是一个被明显低估的玩家。”

业界对快手的低估由来已久,“老铁社区”、“专做下沉市场”的标签,让快手听起来总像是一个“低端”玩家。即便到了生成式AI时代,这样的刻板印象依旧根深蒂固。

似乎从一开始,国内AI企业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一切向OpenAI看齐,不考虑自身实际”。但向OpenAI看齐的“伪高端”路线,真的适合中国AI企业吗?

3月31号,OpenAI宣布又完成了一轮400亿美元(合2900亿人民币)的融资,主要资金来自软银,投后估值达到恐怖的3000亿美元(合2.1万亿人民币)。而在之前,OpenAI已经拿到过微软提供的上百亿美金,以及去年10月的66亿美金融资。

OpenAI的玩法显然只适合财大气粗的美股——烧钱、玩概念、与大厂强绑定。基于美股近乎无限的资金,以及欧美用户良好的SaaS付费习惯,OpenAI根本不愁买家。

但中国企业并非如此。中国投资机构对风险的厌恶,以及国内SaaS市场付费的不成熟,从投资和营收两个层面堵死了OpenAI烧钱玩法在国内的可行性。

中国厂商只能从应用出发,找到自身优势。就目前来看,中国厂商最大的优势可能还是短视频生态。

《2025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9亿人,使用率达98.4%,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56分钟,也是所有互联网应用首位,同比增长3.1%。

快手摸到了AI短视频的门道

在海外市场,Tiktok和Kwai等短视频应用,也在欧洲、美国、澳洲、东南亚、非洲、南美开疆拓土,风头甚至压盖过了传统巨头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

中国坚实的短视频生态优势,再辅以AI能力,才更可能在AI的白热化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通过AI模型分析短视频、直播、评论和用户兴趣,优化推送内容,提升用户活跃度;用AI为内容打标,将标签运用到推荐、搜索、广告等场景,使线上营销服务的推荐转化效果提升;通过AI换脸、AI配音为内容生产创造更多玩法,提升内容有趣度……这些都可以是落地的方向。

要让更多人对生成式AI产生体感,靠的也绝不是大肆渲染AGI梦想,而是“回答我!look in my eys!”这样的AI换脸视频,是能将自拍照一秒换成动画风的AI小程序,是制作愈发精良的AI短剧。

对AGI的向往固然伟大,但技术创新的模式从来不止一种。像快手这样找准短视频垂类,扎根中国国情,加速AI技术应用的方式,同样可以成为中国公司的杀手锏。

正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所言:“在美国每天发生的大量创新中,DeepSeek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硅谷感到惊讶,只是因为一家中国公司,竟然能以创新贡献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游戏里……”

这再次印证了那句话:能让竞争对手感到惊讶的,永远不是跟随,而是模式的创新。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5年 4月 10日 10:36
下一篇 2025年 4月 10日 10:38

相关推荐

  • “疯狂小杨哥”带货产品屡遭打假 不能简单以下架了之

    互联网时代,流量无疑是创富的核心密码,网红的赚钱能力甚至超过不少中小企业,这一现象本身是时代潮流推动的结果,无可厚非。

    2023年 2月 3日
  • 二手涨价几十倍,高端自行车成“理财产品”?

    文|Tech星球 任雪芸 曾经作为消费品的运动鞋在多方利益的驱动下,成为了一种“理财产品”,以90后为首的炒鞋大军,纷纷涌入“鞋市”。 而去年以来,随着骑行成为热潮,除了带起了自行车和相关骑行产品销量的直线上升,也让部分群体盯上了其中的利益。 除了运动属性以外,高端自行车与球鞋和盲盒存在类似的特质,也就是收藏。它搭载的是骑行爱好者的情怀,在满足骑行功能以外,…

    电商零售 2023年 10月 23日
  • 2024,商家如何向阿里妈妈要增长?

    文 / 七公 无论在哪个时代,增长永远都是商家的主旋律。 但如何增长?该从哪里要增长?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大环境,大部分商家其实心里是没底的。 向外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社零总额为8.13万亿元,同比+5.5%,增速好于wind一致预期的+5.4%,较去年末提升2.8个百分点,内需整体为温和复苏状态。 向内看,在物质过剩的今天,用户喜好阴晴不定…

    2024年 3月 28日
  • 年轻人挤爆彩票站:网点月销超百万,开店至少排队3月

    文|Tech星球 翟元元 上进与上香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买彩票。 今年一个显著的消费现象是,彩票店开进了商场,彩票店柜台边围满了刮彩票的年轻人。5元、10元、20元、50元等不同面值的刮刮乐,像奶茶、盲盒一样,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单是北京朝阳区长楹天街这一个商场,就入驻了4家彩票店。其中三家位于商场客流量最密集的B1、B2楼,与奶茶、餐饮小吃等…

    电商零售 2023年 11月 23日
  • 《繁花》经济爆火,谁接住了“泼天富贵”?

    文 | Tech星球 翟元元 热播半个月后,2024年腾讯视频开年爆款电视剧《繁花》日前收官,王家卫导演的江湖虽然再见,但围绕《繁花》衍生出的经济热潮,远远没有降温。 从美食到服饰穿着、珠宝首饰、高奢化妆品、打卡地,“繁花效应”可谓无处不在。《繁花》重要取景地之一的上海黄河路,已经取代武康路,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晋网红马路。宝总、爷叔、汪小姐等同款打卡,更…

    电商零售 2024年 1月 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