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阻挡新能源的最后一道门槛?

充电桩,阻挡新能源的最后一道门槛?
撰文 / 天玑 每年春节的高速,都是新能源汽车的修罗场,有限的充电桩无法让车主们及时充上电,这个情况每年都会上热搜。此前曾有调研显示,车主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首要的顾虑是续航。这样看来,充电体系的问题,贯穿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 如果说在整车领域的竞争是“你死我活”,那在充电领域的竞争就是“抱团取暖”。这一次,车企的对手不再是友商,而是落后的充电体系。

充电,新能源汽车的一生之敌

最近,比亚迪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的主力车型都打起了价格战,一时间引起了全网热议。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电比油低”,这是比亚迪的宣传语。在此之前,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价格都要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高一些。 在比亚迪官宣降价后,长安、吉利、甚至丰田、日产都或多或少地采取了跟进的策略。提这一点,并非是想说车市的竞争变得更激烈了,而是在价格战的背后,隐藏着另一层含义-当行业一哥开始大规模打价格战,意味着行业已经告别了野蛮生长阶段。
充电桩,阻挡新能源的最后一道门槛?
此时,行业除了需要新产品和新技术,还需要的是“完善”的体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指的就是完善的充电体验。在比亚迪开打价格战之前,这个问题就在困扰着行业的方方面面。 对车企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单次续航其实不比燃油车差多少。比如,现在燃油车的油箱容量一般是50L左右,按照比较低的油耗(5L/100km)计算,加满油一次能跑500km左右。而现在主流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与燃油车相比,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只有两个明显且暂时无法解决的劣势。 一个是二手车折价太狠,另一个是充电太麻烦,以至于很多人买混动车后,直接当油车开。可以说,充电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生之敌。 车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早就采取了针对性措施,那就是自建充电设施。 其中分为两条路线。第一个路线是换电,选择这个路线的车企比较少,蔚来是车企中坚持做换电的代表(也在建设充电桩)。截至今年3月19日,蔚来一共建设了2390座换电站,规模位列国内第一,预计今年蔚来会新建1000座换电站。 第二条路线是自建充电站,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随车赠送的私人充电桩,另一部分是车企自建的充电站。 以小鹏汽车为例,它是这条路线的代表。截至2023年8月31日,小鹏汽车在全国累计上线超过2200座适用于车主免费权益的充电站,和超过1000个小鹏自营充电站(含233座S4超快充站)。小鹏汽车的超快充网络已覆盖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特斯拉也在自建充电站,它在全球建了超过50000个充电桩。 这两种模式都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 比如换电模式,蔚来共建设了三代换电站,最新一代换电站的单次换电时间已经进入5分钟内,预计第四代换电站的速度在此基础上减少22%。 除了车企,市场上还有第三方运营商,它们建设了更多的充电桩,而且由于是第三方,覆盖的车型范围也更广。 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前五名分别是,特来电(运营52.3万台)、星星充电(运营45.1万台)、云快充(运营44.8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和小桔充电(运营15.8万台),前十五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2%。
充电桩,阻挡新能源的最后一道门槛?
尽管参与充电设施建设的企业有很多,模式也不少,但归根结底,它们的充电方式并不多,只有两种,那就是换电和快充。 这几种模式一共提供了多少充电设施呢?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全年增量为338.6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8。这个数据意味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能跟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节奏。

为什么充电“这么慢”?

既然市场上有这么多的充电设施,为什么春节期间的高速,仍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重灾区? 上面提到的三种充电模式,其运营思路本质上是资产型和资源型两种模式。车企和运营商自建充电桩属于资产型模式,它们要在场地和充电设施上进行大量资金投入。 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原因,就藏在这两种模式中。 首先,充电设施分布不均,是充电体验不佳的第一个原因,这涉及公用和私用充电桩的建设问题。 以2023年为例,在新增的充电桩中,私人充电桩的规模远比公用充电桩大,前者约是后者的2.6倍。而私人充电桩是随车配建的,也就是说,新增充电桩的车桩比虽然已经接近1:1,但其中有七成多是私人充电桩,不对外开放。
充电桩,阻挡新能源的最后一道门槛?
地域上的分布也不均衡,一二线城市里可建设充电站的场地已基本完成覆盖,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市场却缺口甚大。如果是春节,高速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汽车,充电设施供需失衡体现得更明显,体验自然不佳。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能看到充电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运营商、车企之间的关系应是协同、合作。 由于运营商们本身就属于第三方,自带共享属性,此时车企的态度和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目前来看,车企们对此也持开放态度。比如,特斯拉在去年4月宣布在中国大陆地区,面向部分非特斯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试点开放充电站。首批试点开放的充电站包含10座超级充电站、120座目的地充电站,支持的车型甚至包括威马EX5。 在特斯拉之前,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已经向第三方品牌开放了充电网络。以蔚来为例,它的公共充电桩已服务了110+品牌,其中使用较多的是比亚迪和特斯拉。 在换电方面,蔚来也在和其他车企、运营商合作。近一年来,蔚来的换电模式,在对外合作上进展神速,在车企中,蔚来已经和长安、吉利、奇瑞、江淮达成了合作。最新的进展是,南网储能科技与蔚来能源投资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将选择合适的场所共同投资建设换电站。

​技术进步会改变一切吗?

除了在资源上开放合作,业内还在加码技术。 由于换电模式前期投入较大,除了蔚来,大部分车企都选择了快充,这其中又分为大电流和高电压两条路线,多数车企选择了高电压路线,这方面的进展是800V高压已经在去年开始普及,包括小鹏G9、极狐阿尔法 S HI版、新款极氪001。宁德时代、蜂巢能源都推出了支持800V高压的动力电池。 800V高压平台,是快充技术路线的热点方向。最早使用800V高压平台的是纯电版保时捷Tayca(2019年),在800V高压平台的加持下,Taycan仅用22.5分钟,就能把93.4kWh的电池从5%充到80%。同样是2019年,比亚迪也推出了使用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但市场上密集讨论800V高压的时间点却是五年后的2023年。 800V高压平台的研发难度较大,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是半全域800V,也就是在某些零部件上升级,让其支持800V高压,而真正的全域800V 高压比较少。 此外,就算车企给了800V高压平台,但支持800V高压的充电设备不够,消费者很少有机会使用800V高压,自然不会了解它的优点,800V高压平台就难以吸引消费者,形成了一个怪圈。 针对快充设施数量不够的问题,车企也在发力。除了继续建设充电桩外,华为华为还推出了使用范围更广的全液冷超充,它适用于200-1000V,能匹配所有车型。 华为全液冷超充的充电功率能达到600kW,如果全程都保持这个功率,那意味着一小时可以充满600度电池,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电池容量也就100度左右。余承东表示,到2024年底,华为600kW全液冷超级快充将部署超过10万个。 充电桩市场的未来,可以用蔚来总裁秦力洪的一句话来总结:不能内卷,要一致外卷互相帮助别人的车主,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的使用体验。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3月 18日 22:47
下一篇 2024年 3月 19日 21:37

相关推荐

  • 保定魏建军和北京雷军“好上了”

    撰文 / 天玑 4月18日,雷军做了一场直播,现场与魏建军连线畅聊了一番,两人还相约在北京车展继续互动。在此之前,魏建军进行了个人首次直播,他在直播时展示了长城的无高精地图全场景NOA能力。 长城汽车早就在布局智驾,但外界的感知并不强。魏建军在直播时总结了原因,他认为这是由于长城汽车的传统是光干不说,没有运用好互联网和媒体。 魏建军和雷军持续走近的背后,体现…

    2024年 4月 20日
  • 新能源3月销量:比亚迪华为领先,小米破圈,哪吒找师傅

    撰文 / 天玑 4月1日,新势力车企陆续公布了3月的销量数据。 如同以往,比亚迪断层领先其他新势力车企。蔚来、小鹏和哪吒,这三个前两个月表现并不好的新势力车企,在3月迎来了销量反弹。 不过,3月最大的看点不是以上这些车企,而是小米汽车。 小米SU7 首发30分钟内,订单便突破5万辆,其潜力可见一斑。随着小米SU7开始交付,行业格局又会发生新的变化。 比亚迪断…

    2024年 4月 3日
  • 为什么有头有脸的大厂都在做换电?

    撰文 / 天玑 1月28日,宁德时代和滴滴双双宣布将联合成立换电公司,依托双方的技术优势和运营能力强强联合,从网约车场景切入,为众多新能源车辆提供高效换电服务。 今年的换电行业异常热闹。在双方官宣合作之前,蔚来还和吉利达成了换电合作,至此蔚来的合作伙伴增至四家,另外三家是长安、江淮和奇瑞。2023年,宝马和奔驰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

    2024年 1月 31日
  • 吉利要做新能源时代的大众;AITO问界成新势力第一| 节点AUTO周报

    1、吉利要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大众 1月29日,在吉利控股集团的年会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表示吉利控股集团要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大众集团,这在汽车行业引发了热议。 吉利的底气在于好成绩。2023年,吉利总销量达到了168.65万辆,同比增长18%,超额完成了165万辆的销量目标,在内卷的2023年汽车行业中,是少数能够完成既定目标的车企之一。在刚刚结束的2024…

    2024年 2月 4日
  • 剑指行业乱象,千亿车企掌门人发声

    汽车行业的乱象、暗象流淌至今,每家车企都有责任为反不正当竞争,为清朗环境,规范秩序出一份力。

    2024年 8月 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