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启示录

高合启示录
撰文 / 天玑 最近,高合汽车因为停工停产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大部分人在此之前都不知道这个品牌,有些人的第一反应是“高合是谁?”。 作为造车的新势力之一,高合曾经与蔚来、小鹏和威马并称“四小龙”,车型售价最高达到了80万元。高合的创始人丁磊,曾是乐视超级汽车全球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在乐视陷入债务危机之后,丁磊创业做了高合汽车。 高合汽车最新的回应是“正全力采取各种纾困举措”,它能否挺过这一关还是个疑问。但从这件事上,我们已经可以吸取一些宝贵的经验。

定位和差异化竞争力,二者缺一不可

在高合登上热搜的同时,比亚迪也上热搜了,它把电动汽车的价格拉低到了7开头,同时让“电比油低”成为了行业这几天焦点词。两家车企的产品定位有很大区别,但在市场策略上,高合和比亚迪是一对相反的案例,可以说明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任何一款车型在做定位时,都要考虑对应人群的需求在哪里,才能对症下药。秦PLUS 和驱逐舰05作为紧凑型轿车,对应的消费人群对价格敏感。因此,比亚迪在去年2月推出秦PLUS冠军版,把售价拉到了9.98万元,此后销量有明显地上涨。
高合启示录
高合的定位是豪华市场。2020年9月,高合的首款车型HiPhi X上市,起售价68万元,最高售价80万元,是当时自主品牌中售价最高的车型。在HiPhi X之后,高合还推出了HiPhi Z,售价区间在51万-80万元。 这两款车型的市场空间都不大。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40万以上的销量只占大盘的3.3%,另有第三方数据显示,50万以上的超豪华汽车只占大盘的1.34%。 其次,梳理出定位后,要让车型拥有与定位相对应的是产品竞争力,其中包括技术、体验和营销等等,这能体现出产品的差异化。 在这方面,比亚迪的策略是用新能源技术来对标燃油车,突出经济性。当比亚迪官宣两款荣耀版上市后,许多网友都表示“这个价格还要啥自行车”。 两款荣耀版在三电上都没有减配,秦PLUS还增加了三个新配置,分别是白釉青外观配色、智能语音连续通话和全系标配智能上下电。 对车企来说,产品竞争力都要和定价形成有效联动,秦PLU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高合在这方面存在短板。 高合在售的三款车,其核心竞争力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也就是三电,而是可编程大灯、炫酷的设计。这两点对汽车来说固然重要,但过度强调,或者只有这两点,就属于舍本逐末了。 高合在2023年推出了HiPhi Y,它肩负着让高合实现销量爆发的希望,但HiPhi Y的表现并不好,原因也是定位和产品竞争力没形成有效联动。如果说,高合在80万元以上的市场还可以用酷炫的设计做卖点,在30万-40万元市场就需要更务实了。当小鹏G9、蔚来ES6凭借智驾、换电服务打出差异化的时候,Hiphi Y却没有拿出新的东西。 销量无法打开,让高合的收入和成本都受到了影响,现金流自然就紧张了。

“灵魂”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做高端品牌不容易,需要有时间底蕴或者技术优势做支撑。保时捷、法拉利、宾利等品牌,在这两点上都有优势,所以消费者接受它们的定价。对于高合来说,这两点就是它的灵魂。 其中,时间底蕴就像物理定律一样,是一道无法在短期内逾越的门槛。因此,通过新技术塑造品牌调性,来得更实在一些,而从三款在售车型来看,高合的技术撑不起品牌定位。
高合启示录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电,现在还能保持正常交付的新势力,都选择了自研三电,高合则选择了联合研发。自研和联合研发是两条路,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当涉及核心领域时,最好的策略还是选择自研。 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续航,三电系统与续航表现有直接关联。特斯拉是目前唯一一个全栈自研三电(电池、电驱和电控)的新势力。它自研的“CTC技术+4680电池”组合,能让车辆续航里程增加14%,还能降低车身重量、提高车辆性能。 以电机为例,小米汽车有三款自研电机,其中V6和V6s分别适用于400V和800V电压平台,会率先装配在量产车型上。在小米超级电机的加持下,全新的SU7双电机版峰值功率达到495kW,零百加速时间只要2.78秒。第三款电机V8s,拥有号称业界最高的转速,每分钟高达27200转。 相比之下,高合既没有自研电机、电芯。在补能方面,高合也没有全域800V和自建大功率充电桩。 在智能驾驶上,新势力基本都选择了自研算法,蔚小理、AITO问界都具备高速和城区的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目前,高合还未推送城区高阶辅助驾驶能功能,高架也只支持上海和苏州部分地区。​再来举个降维打击的例子,最高售价不到25万元的星纪元ES,也支持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炫酷的设计虽然可以当卖点,但没法充当一款车的“灵魂”。尤其是当高合进入30万元左右的市场后,竞品不仅在三电和智能驾驶上有优势,价格也更低,设计带来的优势,已经没法说服消费者。 这在销量上体现得很清楚。在2021年和2022年,高合汽车的年销量分别为4237辆、4349辆。2023年,走量的HiPhiY上市,高合汽车的年销量有所回升,但也只有8681辆。​

融资的规模和节奏都重要

“造车是吞金巨兽”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李斌觉得要200亿元,何小鹏觉得200亿元根本不够,小米宣称要投入100亿美元。因此,新势力都依赖融资。一旦融资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导致企业休克。 高合汽车曾在2021年和2022年获得过两笔融资,总额为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亿元),这样的融资规模和高合产品定位并不匹配。蔚来是新势力中产品售价与高合汽车接近的品牌,它在上市前拿到了约22亿美元的融资。 对于新势力来说,融资是一切开支的来源,如果融资规模不够多,打仗就缺粮草。近两年,蔚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百亿元,比高合拿到的融资总和还要多。鉴于高合的铲平定位更高,可见它拿到的融资规模是远远不够的。 高合汽车并非不知道融资的重要性,高合方面接触过多地政府,还有沙特的投资者,但缺乏实质性进展,导致融资节奏出了问题。 2022年拿到融资后,高合的母公司华人运通还在一年后拿到了沙特投资部的投资,金额为56亿美元(约合400亿元人民币),这是新势力获得的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但是,由于双方存在分歧,目前这笔融资还未到账。 对创业公司来说,融资的规模和节奏都很重要,高合在融资规模上虽然并未比头部新势力落后太多,但战线拉得过长,加上自身销量不佳,导致对资金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新势力造车浪潮中,曾多次出现过因为融资不顺导致企业走到悬崖边的案例。李斌曾经成为“2019年最惨的人”,原因就包括融资不顺。在2019年第二季度,蔚来亏损近33亿元,现金流仅剩15亿元,李斌四处寻找融资和地方政府支持,但屡屡碰壁。 现在的主流新势力中,除了哪吒,其他都已上市,融资渠道通畅。如果高合的融资规模足够多、融资节奏没出问题,也许不会有这次危机。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2月 24日 08:52
下一篇 2024年 2月 25日 22:23

相关推荐

  • “牛马饮料”的下坡路

    文 | 巨潮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牲畜累了还知道休息,而牛马累了只会自己花钱买咖啡”,最近网络上流行起来的吐槽,不经意地给咖啡打上了“牛马饮料”的标签。 “牛马饮料”说法的流行,并不意味着饮料本身有什么问题,核心的原因还是城市白领对于自身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的不满,导致了对咖啡的迁怒。 普通人每天喝杯咖啡,实际上并不是很便宜的事情,毕竟十几块钱也能做…

    2024年 5月 25日
  • 港股AIGC第一股出门IPO,硬件企业搭上AI顺风车

    据悉,此次IPO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通用大模型的开发,市场扩张和解决方案营销,以及潜在的投资收购机会。

    2023年 6月 2日
  • 北京车展开幕首日:新能源再次成为焦点,雷军、周鸿祎等大佬现身交流

    今天,2024北京国际车展正式开幕,今年的北京车展规模空前: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合资车企首发车30台;概念车41台,新能源车型为278款。 距离上届北京车展已经过去四年,在这四年中,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节点Auto给大家带来了本届车展上的一些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新能源成主流,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节点Auto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2024年 4月 25日
  • 激活智界S7,华为来真的

    撰文 / 天玑 昨晚,华为实施了“激活智界S7计划”,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重新发布了智界S7。 与去年11月首次上市不同,新智界S7的重点是增配降价、开启海量交付。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和奇瑞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都强调产能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 更强的产品力+更强的交付能力,让新智界S7大有一扫阴霾之…

    2024年 4月 13日
  • 桃李面包业绩暗淡,背后富豪家族套现忙

    文|雷达财经鸿途  肖洒 编辑|深海 “面包第一股”,业绩增长压力犹存。 10月23日晚间,桃李面包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50.66亿元,同比增加0.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59亿元,同比减少6.24%。 根据公司的解释,部分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以及部分新建项目投产后产能未完全释放,且前期费用较高,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

    上市公司 2023年 10月 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