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首次盈利,能否持续盈利成考验

长远来看,荔枝能否持续盈利确实还面临不少变数。

荔枝首次盈利,能否持续盈利成考验

文/叨叨

长跑十年,“中国在线音频第一股”终于开花结果,喜盈利。

节点财经近日获悉,荔枝集团发布了2022年Q4及全年财报,让人眼前一亮。财报显示,荔枝Q4的净营收为5.876亿(人民币,下同),去年同期为5.603亿元,同比增长5%。毛利润为1.836亿元,上年同期为1.819亿元。

2022年的全年净营收为21.853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8650万元,2021年净亏损为1.273亿元。

值得庆贺的是,这是自2013年成立以来荔枝首次全年盈利。对于荔枝过去一年的表现,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议上总结称,“过去一年,尽管复杂的全球宏观环境带来了各种挑战,荔枝依然稳步推进全球化业务,持续拓展国内外多元化产品矩阵,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业务发展,全力推进前沿科技在业务中的落地应用。”

据悉,荔枝的收入构成主要包括“音频娱乐收入”、“播客、广告和其他收入”两大类,其中大头主要是音频娱乐收入。

尽管已经盈利,但荔枝一路长途跋涉并不容易。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譬如由于用户付费占比过高导致的营收结构单一、商业场景和模式较单一等等。

回顾荔枝过去几年的成长历程,都是在靠亏损中扩张。据此前招股书及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荔枝的总营收分别为4.5亿元、8亿元、11.8亿元、15亿和21.2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为1.5亿元、934.2万元、1.3亿元、8218.4万元和1.27亿元。而从2021年Q4开始,荔枝才实现扭亏为盈。

 

其实在“耳朵经济”中,除了喜马拉雅、蜻蜓FM两大老对手外,音乐平台、视频直播平台以及新兴的小宇宙播客等新玩家入场也给荔枝很大压力。荔枝想要在“耳朵经济”中持续盈利,就要不断加大投入,这对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持续盈利都是极大的考验。

与此同时,Open 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全球爆火,近日百度也正式发布了文心一言,AI的时代似乎真的来了。在全民AI的时代,荔枝也有自己的想法——将全面推进AI聊天机器人业务。

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音频娱乐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到1038亿元。现在,正是荔枝一鼓作气向前跑的好时候。

但巨头环伺叠加新玩家入场,对荔枝的营收结构、付费用户增长速度和规模都是极大的考验,当下,荔枝必须平衡好扩张和营收增长的关系,同时坚守“内容为王”。长远来看,荔枝能否持续盈利确实还面临不少变数。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3月 24日 19:25
下一篇 2023年 3月 24日 21:35

相关推荐

  • 焦虑的新氧,选择「逆流而上」

    新氧能否真的通过第二增长曲线实现涅槃重生,仍然需要时间来解答。

    2024年 2月 19日
  • 国产游戏出海,别总盯着腾讯网易看

    文|奇偶派 范文 编辑|钊 游戏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游戏厂商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2023第三季度,腾讯公布财报时披露,其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为133亿元,同比增长14%,占比已经提升至29%。且其国际游戏营收已经连续三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他们的第三季度国际市场收入增速远超公司整体收入增速以及本土市场的收入增速。 马化腾在腾讯2024年会上也提到,游戏出海是公司目…

    2024年 3月 23日
  • RWA,再造一种IPO

    作者 |霞光社  刘宇 编辑| 刘景丰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全球的投融资也开始收紧。 以出海热土东南亚为例,2023年东南亚的融资交易数量和金额降至六年低点,有88%投资者觉得,他们正在面临更加困难的退出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出海的中国制造类企业,开始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在海外,如何解决资金难题? 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成为全民关注的…

    2024年 9月 2日
  • 全球教育数字化新范式 飞象星球人工智能通识课亮相

    5月14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此次主题为“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大会的开启标志着中国数字教育进入新起点,同时也是连续第三年向全球展示教育数字转型探索务实成果,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教育数字化成果展成为本次数字教育大会焦点。在教学场景重构、数字素养培育的基础教育探索上,一批高质量AI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在全国校园生根…

    2025年 5月 16日
  • “人人喊打”又“人人爱”的量化,有那么不堪吗?

    文|奇偶派 近期,被频频贴上“砸盘元凶”、“助涨杀跌”、“割韭菜”等标签的量化投资基金们又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一时成为众矢之的,深陷舆论漩涡。 而这一系列事件的起因,则主要因为大盘的一次高开低走与一只上市新股的快速下跌。 8月28日,受到周末印花税减半和证监会一系列利好措施的推出,周一大盘如预期大幅高开,不过此后却是一路走低,虽然最终三大指数保住了大约1%的…

    2023年 10月 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