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笑亲自带队电商后,快手国内业务连续两季度盈利

通过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策略以及丰富的内容供给,三季度,快手应用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程一笑亲自带队电商后,快手国内业务连续两季度盈利

文 / 十界

出品 / 节点财经

今年来,快手组织架构多次调整。

8月,快手成立了新一届经营管理委员会,由12人组成,分别负责快手的研发、公司治理、商业化、国际化、电商等业务。

9月,快手又宣布成立商业生态委员会,新设立的商业生态委员会将统筹推进包括电商、商业化、直播、本地生活、快招工等业务的生态建设、模式设计和系统融合,成员包括程一笑、刘峰、唐宇煜、王剑伟、笑古、于越六位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其中快手CEO程一笑兼任商业生态委员会主席。

据悉,程一笑还兼任电商事业部负责人,未来将花更多时间在电商、商业化,以及整个快手商业生态的培育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快手组织架构调整中,将整合原主站本地生活业务和电商事业部生活服务行业的相关团队,将本地生活业务升级为独立业务部门,成立本地生活事业部。快手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笑古转任本地生活事业部负责人,向程一笑汇报。就在前不久的8月份,快手的老对手抖音在本地生活业务上和饿了么达成合作,也意图在本地生活上大干一场。

在一番调整下,快手三季度财报出炉。

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现实,快手总营收同比增长12.9%至231亿元,高于彭博市场一致预期的225.6亿元。得益于收入稳健增长、毛利率优化以及用户获取效率的持续改善,快手国内业务连续两季度实现单季盈利,三季度国内经营利润超3.75亿元,环比增长接近3倍。

这个季度,快手业绩整体超预期,可以算惊喜。在互联网大盘持续低增长、宏观环境面临巨大不确定的互联网寒冬,快手的流量,以及商业化、直播和电商三大业务都保持了逆势增长。

通过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策略以及丰富的内容供给,三季度,快手应用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DAU同比增长13.4%达3.63亿,MAU同比增长9.3%达6.26亿,两者均突破历史新高。伴随着平台社交互动与信任氛围的加强,互相关注的用户对数达235亿对,同比大幅增长63.1%。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业务在Q3取得超行业增长水平的表现,持续获得市场份额。程一笑兼任电商事业部负责人后,三季度,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26.6%至2225亿元。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2年 11月 25日 16:30
下一篇 2022年 11月 25日 17:09

相关推荐

  • “中国零售女王”选择不退休

    文 | 巨潮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既非二代接班,也不是行业大佬接盘。中国唯一曾在中南海开店的零售连锁龙头——红旗连锁,已经正式宣告易主。 12月20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四川商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商投投资)从曹世如家族和二股东永辉超市手中接过了16.91%的股权。 曹氏母子还将所有的表决权让渡给商投投资,四川省国资委成为公司实控人,红旗连锁从四川民企零售…

    2024年 1月 5日
  • 大模型卷向电商,百度开启新曲线?

    文|新熵 古廿 编辑|伊页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推动下,阿里和百度两家互联网巨头再次被拉到同一个电商领域的竞争舞台上。不同于腾讯和阿里过去的贴身肉搏,同为BAT之一的百度,发展历史中和阿里的直接竞争并不多。 具有节点意义的正面冲突还要追溯到2008年,马云宣布淘宝屏蔽百度搜索。随后持续近十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二者正面竞争的时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在本地生活…

    2023年 10月 23日
  • 腾讯云,后撤或许是一种自我优化

    文|陆玖商业评论 随着华为云、运营商云后来者居上,腾讯云该如何自救?押注的行业大模型能否成为新的增长曲线? ‍‍‍‍‍‍‍‍‍‍‍‍‍‍‍‍‍‍‍从第二到第四 , 腾讯云经历了什么 ?  据第三方调研机构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显示,2022年下半年,公有云业务(IaaS+PaaS)排名中,腾讯已掉出前三,其市场份额从11.1…

  • 红星美凯龙的转型之路,从卖车开始?

    在行业环境低迷之下,红星美凯龙可能还将面对更为严酷的考验,而活下来才有希望。

    2024年 10月 22日
  • 蔚来放下“身段”

    文 | 伯虎财经 安晓 在接连放出换电合作、拿到独立生产资质等好消息后,蔚来的三季度财报终于出炉。 财报显示,蔚来三季度营收和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三季度营收达190.7亿元,同比增长46.6%;同期交付量55432辆,同比增长75.4%。 12月5日财报发布后,蔚来盘前涨幅一度达到了七个点。截至发稿,蔚来美股涨超4%。 被称作造车新势力的三家厂商各有特点…

    上市公司 2023年 12月 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