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完光伏巨头们的半年报,讲六个观点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翻完光伏巨头们的半年报,讲六个观点

截止到8月30日晚,光伏行业半年报披露完毕。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1、一体化的蜜月期,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体化企业无一例外业绩都出现了强劲增长,就是我们去年说的“期货效应”。去年某些时候,还有大V反复宣扬硅料暴跌带来下游巨亏的假设,实际上显然从未发生过。

从组件出货来看,前四大巨头相差不大,除了J公司的N型产能较大提振出货来看有领先优势,其余三家差异不大。 T公司与Y公司进入前十,抢夺了市场份额,令组件龙头榜单重组。 美国超额利润延续,进入美国市场有效拉升单W盈利,致使企业间单W利润有所差异。

如何理解风险与机遇并存?

有人说怎么看待,组件单环节盈利走弱甚至亏损。组件大厂目前均是一体化企业,硅料、硅片、电池环节仍有较好利润,而一体化大厂为了维持市场份额,看重的是一体化盈利,而非单环节盈利。

其次部分大厂出口部分地区仍有超额利润,致使单环节整体利润仍然维持。即便是静态来看单环节是亏损,依然没有涨价,或延迟涨价,而致使专业化组件厂减少开工。

事实上,我们知道,今年N型电池放量,所有光伏企业都在加码N型产能。从而致使P型电池仍有超额利润,L公司甚至还破天荒的在本年度对外出货的电池。而N型电池受制于产能释放超额利润更足。但实际上,我们看到随着N型产能释放,包括大尺寸在内P型电池超额利润时代将终结,此外N型电池是否维持大P时代超额利润仍有待观察,致使一体化企业单W盈利蒙尘。

我在较长维度来看并不担心产能过剩对于盈利的冲击,短期会有冲击而且已经体现在财报上了。产能加码促使期货效应缩减,且组件环节顺价延后,龙头市占率少有下滑。但我们仍然看到,在年内降价潮之中,龙头企业体现出来的成本及市场优势正在拉大,如硅片环节。

那么机遇是什么?今年两大组件厂上调组件出货目标,另有两家一体化巨头的股权激励方案维持高位(或利润增速超50%或组件出货超35%)。T公司也在交流会中表达了对明年组件出货的乐观预期。并伴随一体化产能释放,利润会增加的趋势。整体来看目前一体化单W盈利,仍然处于常规水平。市场空间的迅速打开,值得按照PEG法修正估值。

2、储能长坡厚雪

今年逆变器与储能企业业绩分化明显。

巨头Y公司业绩大增,受益于渠道优势及全产品优势。

但某些逆变器和储能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或环比停止增长。主要因为欧洲趋于储能市场降温。哪怕是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的增速也有显著差异。比如在德国,意大利市场上表现尚好,但其他区域乏善可陈。

南非、巴西等地市场仍然高增,令部分逆变器企业高增。但整体来看,逆变器企业经历去年欧洲大爆发后短期业绩增速承压,诸多企业是拓展产业链条来维系短期增长势头。

但,我们强调逆变器与储能市场的调整并不是常态。储能市场未来是将与光伏本身并驾齐驱的市场,受制于储能时长的加码与渗透率的提高,储能时长未来增速仍将显著高于光伏本身,长坡厚雪。

3、胶膜行业分化明显

巨头率先实现利润回暖,在新型胶膜渗透率提高的背景下,产业竞争格局改善,龙头市占率企稳,盈利能力逐步恢复。但二三线胶膜企业盈利能力仍有待走出底部,但胶膜行业困反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4、设备企业估值下移明显

设备企业在上游大扩产中充分获得了业绩的增长或订单的增长,但肉眼可见的的估值下修。随着行业增速回归理性,且行业超额利润不复存在、资本市场新政影响,设备企业估值下移明确,但不失为一个机会。

5、专业化企业面临考验

一体化巨头L公司上半年电池对外出货3GW+,令市场大跌眼镜。T公司加速垂直一体化布局,加快全球组件网络的铺设,也是来源于其合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拒绝所致。

硅片仍然维持较好盈利,既是来源于下游需求旺盛,也是来源于下游“分散化”,在所谓供给冲击下仍然维持较好盈利及顺价能力。但未来随着一体化组件大厂硅片产能扩张,可能会对硅片盈利产生影响。

目前新增一体化企业硅片单W盈利5分钱,硅片两大巨头或0.5-1毛,差距仍有,但若打消一体化硅片扩张势头,利润将显著下滑修正至新企业亏现金成本。 虽然可能看不到这一状况,但这种趋势有可能发生。

未来一体化各环节都能做好的公司将显著受益,而不是比拼的是单环节效益最高。Q3组件顺价逻辑延后,便是一体化其余环节利润明显所致,最终比拼的仍然各环节加总后的优势。垂直一体化是挑战也是趋势。专业化企业将在长期复合增速下行后将面临压力(复合增速从50%下行至未来25%-30%)。

6、未来单W利润料将好于预期

从各家公司解读与产业趋势来看,未来市场空间偏乐观,单W利润或好于预期,但企业之间差异会拉大,从投小逻辑转变为投优逻辑。

展望未来,三季报将为重要的拐点:或行业拐点,或市场看清趋势。( 作者: 侯兵hoping )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9月 1日 21:06
下一篇 2023年 9月 1日 21:36

相关推荐

  • 中国企业的出海大时代

    文|霞光社 刘景丰 1984年8月,当一艘装载3万套汽车万向节的货轮从杭州萧山发出,跨过重洋抵达美国时,大洋彼岸美联社敏锐地发出一组电讯: “一家农民办的工厂,成了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中获得成功的企业。” 这家农民办的工厂,彼时还是一家乡镇企业——杭州市萧山镇万向节厂(万向集团前身)。 38年后,这家乡镇企业的创始人将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赢得全球汽车…

    上市公司 2023年 12月 27日
  • 华为Pura70系列,追逐影像的纯粹之美

    文 / 道哥 不开发布会直接开卖,线上一分钟售罄,线下多家店面排起长队,能创造出这一盛况的手机品牌只有一个,华为。 去年的Meta60系列已经让市场领教了华为的魅力,这一次的华为Pura 70系列,作为华为P系列重磅焕新的新作,同样带给了所有人以震撼。 要说哪一个手机产品系列最懂影像美学,华为P系列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回归过往,华为P系列的每一次迭代升级,…

    2024年 4月 25日
  • 荣耀CEO赵明:别再炒AI手机元年了,8年前我们就在干了

    文 / 道哥 “荣耀打造的是平台级的AI,这是荣耀引领这一场AI变革、面向未来构建消费者的AI体验的底层核心能力。”在3月18日的荣耀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说。 此次发布会上,荣耀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在国内市场发布全新AI使能的全场景战略,推出平台级AI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跨操作系统体验,基于意图识别的全新人机交互,以及与全球产业…

    2024年 3月 20日
  • 海伦司「出海」,小酒馆第一股忙「找钱」

    文 / 九才  夏天是酒水的旺季,特别是欧洲杯激战正酣,酒水销量看涨。但是,这并不代表做酒水生意的公司可以稳赚不赔。比如今天要讲的主角,有着“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司。 根据财报信息,海伦司自从2021年登陆港股后,至2023年,其营收一路从18.36亿元跌至12.09亿元,2022年更是巨亏16.01亿元。去年净利润有所好转,但仍未挽回市场信心。 …

    2024年 7月 16日
  • 吉利汽车「钞水平发挥」的两个关键点

    文 / 天玑 在价格战的背景下,吉利汽车在2023年拿出了一份“钞水平发挥”的成绩。全年营收1792亿元,同比增长21%,创下历史新高;利润同比大增51%。 吉利汽车为什么能“钞水平发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01 硬刚价格战 在吉利汽车(简称吉利)2023年的业绩中,“汽车销售及相关服务”部分是最大的功臣,其规模为1496.2亿元,占据总营收的83….

    2024年 3月 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