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卷土重来,还能追吗?

AI卷土重来,还能追吗?

文 / 六金 

来源 / 节点财经 

上周五,AI概念股集体反弹,在A股市场上,“人工智能+”行情正以惊人的热度持续展开。这次没能搭上“寒王”寒武纪这趟快车的投资者,恐怕不少都在“后悔得直拍大腿”—— 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肉,自己连口汤都没赶上,这感觉属实扎心。

当然了,咱们普通人可能很难每次都押中AI牛股,但身处AI时代,不妨换个思路——直接瞄准指数基金(ETF)。

华夏基金作为国内指数投资领域的领军者,始终深耕硬核赛道。截至2024年末,权益类ETF规模达7479亿元,连续20年位居行业首位;更是市场上唯一连续8年荣获“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项的基金管理人。

另外,华夏基金拥有超30人的专业数量投资团队,实现全市场指数策略覆盖,在科创类ETF领域的管理规模持续领先。

目前华夏基金新发行的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024411)、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C(024412)正在发售。

回看过去,3月24日上市的华夏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81),上市以来涨幅将近 70%;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515070)近一年来已经翻倍。

这三只ETF分别从AI产业链的不同环节精选标的,被市场誉为“人工智能三剑客”,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层次、互补式的配置工具。可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配置目标,灵活选择或组合持有,构建属于自己的AI投资矩阵。

例如新发售的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024411)、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C(024412),跟踪标的就是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也叫科创AI指数。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的编制思路,是从科创板中优选30家AI公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三高”的特点:

第一高,是指数“AI含量”高。

目前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是寒武纪权重占比最高的人工智能指数。其中,半导体行业以47.81%的权重占据主导,IT服务和软件开发也分别占比15.00%和16.87%。显著突出在算力基础、软件生态及行业应用等方面,意味着直接切入AI产业核心环节,更精准、更纯粹地把握AI时代的增长机遇。假设寒武纪再迎来一轮猛涨,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024411)就能轻松分享这波红利,不过也别急,毕竟高盛可是对寒武纪的目标价看到了1835元。

AI卷土重来,还能追吗?

第二高,30家公司的成长潜力高。

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为23.71%,高于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的10.79%和各类常见宽基指数。特别是从未来盈利预期来看,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的一致净利润两年复合增长率大幅领先于其它指数,说明它未来盈利预期更高,成长性更好。

AI卷土重来,还能追吗?

对了,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的涨幅还大幅领先宽基指数,自指数基日(2022年12月30日)以来,累计涨幅为130.98%,年化收益率达38.54%,同期沪深300、科创50指数累计涨幅分别为15.88%、33.82%,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同一段时间,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024411)可能会比宽基ETF涨幅更大。

AI卷土重来,还能追吗?

图注:数据来源:ifind,数据统计区间为2022.12.30-2025.8.25

第三高,则是调仓效率高

AI产业技术迭代迅猛、竞争格局瞬息万变,指数若不及时调仓,很容易“掉队”,甚至错过新一轮技术突破带来的红利。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以每季度调整一次的频率,持续优化成分股,确保指数始终聚焦于真正具备竞争力和成长性的AI企业。

这意味着,选择华夏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A(024411),不再需要纠结于选哪家公司,不用再焦虑技术路线的风云变幻,指数调仓时已替你完成筛选。这个时候只需要稳稳拿住,就能与中国最具竞争力的AI企业共同成长。

最后从A股市场的行情来看,市场对这一板块依旧保持较高热情,一级市场融资活跃,二级市场相关标的也有资金持续流入。毕竟,寒武纪可不是随便火起来的,自从搭上AI算力的快车,加上国产芯片替代的逻辑加AI应用商业化进程加速,全球大厂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头部应用年收入突破十亿美元,多个领域盈利能力提升,闭环正逐步形成,AI赛道正未来可期。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基金、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题图由AI生成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5年 9月 8日 10:19
下一篇 2025年 9月 8日 13: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