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六金
来源 / 节点财经
2025年上半年,外资高星酒店再现“摘牌潮”,镇江、无锡、徐州三家同一品牌的五星级酒店更是一个月内集体摘牌。看到曾经的高星王者们也玩不转了,投资者们不禁疑惑:酒旅行业还有投资机会吗?
答案是:有结构性机会。
所谓结构性机会,核心在于“需求”和“资金”仍在流动,只是走向更细分、更高效的领域。
当前酒店行业,下沉市场的标准化供给仍存在很多空白市场,一二线城市存量改造也持续释放业务空间,行业投资逻辑正从“无序增长”转向“结构优化”,更加考验酒店投资者的“系统能力”。
何为“系统能力”?中国连锁酒店行业头部企业华住曾提出“三位一体”商业模式,即会员、品牌、科技。品牌又可细化为:开店、营销、运营。这一系统能力基于华住20年的酒店管理经验,正成为连锁酒店品牌抵御风险的“防风林”。
据《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底,中国酒店连锁化率为40.99%,远低于美国的70%。据分析,未来这一比例有望升至50%-60%,在酒店行业结构性升级的大背景下,连锁化仍是明确趋势。但酒店前期营建的复杂性一直以来是酒店投资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劝退了无数潜在玩家,也成为了行业规模化的隐形天花板。
酒店前期营建长期面临“不可能三角”——品质、成本、工期难以兼顾。无论是对于拥有多家门店的加盟商还是单体加盟商,前期营建的焦虑真实存在——他们既担心标准落不了地,也担心工期无法如期完成,对于加盟商而言这都是影响最终回本周期与投资回报率的关键。
可以说,当下结构优化背景下,对于中国本土连锁酒店企业来说,谁能解决这个痛点,谁就抓住了打开结构性增量空间的钥匙。华住似乎找到了这把钥匙——强大的供应链生态。
01 重构“不可能三角”:华住的供应链解法
在面对前期营建的行业痛点时,全国拥有超12000+门店的华住,给出的选择是:不走传统老路,不搞零和博弈。
在“卷价格”和“卷投入”之间,它选择“卷体系”——用平台、规则与生态,重塑酒店业的成本、品质与交付标准。
就在最近,华住旗下的供应链采购平台推出了《“华住易购网站”平台&供应商九大服务承诺》,并在官网公布了各项承诺的具体适用条件和细则,通过平台和体系使得营建的“品质更好、造价更低、时间更短”。

“华住易购”官方网站
“九大服务承诺”,正是通过整合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实现对“更低造价 × 更高效率 × 更稳客源”这一单店盈利模型的系统性提升,强化加盟酒店的竞争优势。
拿最新升级的汉庭4.0来说,在供应链的支撑下,汉庭4.0的软装、基础建材、IT设备、家具、设计服务等采购成本下降6%-20%不等;
依托模组化设计、材料升级,大幅节省了施工、维保的人力与时间;
另外,华住会近2.9亿会员的流量优势也不容小觑,已开业的汉庭4.0酒店综合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最高达360元;南京首店开业三天即满房,出租率达103%,综合RevPAR最高达311元。

汉庭4.0南京首店
在二季报的业绩说明会上,华住集团首席执行官金辉披露,汉庭4.0产品采用的模组化生产模式,可将营建周期缩短30天。
这意味着,华住的供应链解法,让加盟商得以高品质更快开业、显著提速现金流回正、有效缩短投资回报周期。同时还大幅减少了管理支出、财务利息、现场人力成本等持续投入,甚至还降低了因项目延期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与机会成本。
02 从供应链,到共赢链
事实上,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生态化运营并不局限于酒店行业,它已成为中国供应链能力实现全球共赢的典型范式。
华住供应链体系正是这一模式的缩影——核心在于构建创新平台与规则、强化服务能力、打造让多方持续受益的生态循环。
与华住酒店品牌的“轻资产”趋势不同,华住把供应链做得足够“重”。
这种“重”并非冗余或低效,而是体现在系统能力建设的三个关键维度:
对酒店品牌而言:常见的筹建模式是向加盟商提供产品目录由其自行采购,品牌方较少介入产品质量、交付及履约管理等环节。这种“撮合式”供应链往往责任模糊、标准不一,商品质量、交期、价格等关键环节缺乏有效约束。
“九大服务承诺”正是为了打破这一行业现状,承诺不仅补全了服务短板,更通过系统嵌入强化条款可执行性,推动责任认定从“模糊协商”转向“清晰履约”。

全季5.0
对加盟商而言:“九大服务承诺”构建了一套可信赖的保障体系。从华住对单房造价的精准把控,到每一个环节对“运营可控”的极致追求。这种将风险前置拆解、利润清晰量化的能力,正成为当前酒店投资中最稀缺的竞争力。
对供应商而言:进入华住供应链体系意味着接入覆盖超12000家门店、年增超2000家门店的巨大市场。规模化且稳定的订单不仅带来业务增长,更推动供应商在产品品质与服务能力上持续进阶,与华住的协同进化。
如今,华住所构建的“平台—规则—服务—生态”正向循环机制,即便被同行模仿,也难以在短期内被超越。因为这一体系链条长、细节复杂、依赖深厚的运营经验与资源积累。
正如华泰证券所言,华住集团在推动桔子、全季、汉庭持续升级,新版本占比不断提升,在相对平淡的商旅环境下能保持一定韧性。展望长期,向内打磨供应链夯实成本优势,向外积极推动门店焕新等举动,有望强化品牌定价权。
或许未来,华住可以为加盟商、供应商提供更加共赢的盈利模型。

桔子3.0
03 供应链或成为“盈利杠杆” 撬动华住确定性长期价值
越是进入行业存量竞争阶段,中小型酒店独立获客就越发困难,品牌所能提供的背书、会员流量支持、标准化产品、专业运营管理,成为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保障。正因如此,华住得以持续在下沉市场开拓新增长点,吸引越来越多认同其理念的加盟商,远未触及行业天花板。
今年第二季度,华住中国酒店平均入住率仍高达81%,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达到235元,持续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而且华住会员规模还同比增长了17.5%。在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华住不仅会员数量持续增长,用户消费黏性也在进一步提升。
所以多家机构研报同样看好华住发展,国信证券指出,华住门店扩张驱动加盟业务增势良好,且加盟业务逐步成为发展核心。
不仅如此,华住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集团构建成本优势、提升盈利确定性的核心支柱,可以直接转化为财务韧性与利润稳定性。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华住实现营业额269亿元,同比增长15%,经调整EBITDA 23亿元,同比增长11.3%,仍然延续了规模与盈利的“双轨增长”。
可见,华住要做的,从来不仅仅只是酒店生意,本质上更是一场围绕供应链、品牌与生态系统建设的马拉松。
特别是伴随地产行业周期性调整与投资行为日趋理性,市场正重新回归酒店经营的本质。华住所代表的专业化、标准化、可复制的运营模式,高度契合当前阶段加盟商与投资者的核心需求。它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不仅是品质规模化的基石,更是在行业新一轮整合中持续领先的“确定性利器”。
有投资者表示,华住供应链的升级,不仅支撑其品质化规模扩张,更在财务层面构筑起扎实的竞争壁垒,有望成为撬动华住长期确定性价值的“盈利杠杆”。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