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赞终于盈利了!

有赞终于盈利了!

文 / 零度 

来源 / 节点财经 

多年亏损的有赞终于盈利了。

近日,有赞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净利润约为人民币7300万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有赞的盈利能力一直受到市场质疑,除了2023年全年实现742.9万的归母净利润之外,更长的时间周期下,有赞一直深陷亏损泥潭。今年上半年,有赞终于摆脱了亏损这片乌云,但迎面而来的还有更多挑战。

作为曾经的微信生态第一股,有赞曾经股价最高达到700多亿,但是如今股价仅有47亿。

业内公认,中国的SaaS生意不好做,一则企业付费意愿较低,二则企业定制化需求高,增加了研发成本和交付难度。这导致,国产SaaS企业长期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这一背景下,有赞提交一份盈利财报,这是否意味着,有赞重回巅峰?

有赞终于盈利了!

01 有赞止亏,单个商家销售额达93万

近两年,SaaS市场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态势。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达到498.2亿元,同比增长31.6%。在盈利方面,过往国产SaaS赛道多数企业长期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但2025年出现了积极变化。进入8月,多家港股上市的SaaS企业披露半年报或预告,业绩普遍改善。

有赞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7.1亿元,同比增长约4%,净利润约730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

有赞终于盈利了!

具体分析这份财报,之所以能扭亏为盈,《节点财经》看来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高毛利业务占比:从收入构成来看,有赞的商家解决方案收益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该部分收益约3.38亿元,同比增长10.3%。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有赞物流解决方案等业务的快速发展。相比之下,订阅解决方案收益约3.74亿元,同比减少1.0%。

《节点财经》梳理财报发现,有赞在业务推进过程中,更加聚焦能带来高附加值、高毛利的业务板块。如针对连锁商家、蛋糕烘焙等高毛利行业,提供更深入、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精准服务这类客户,有赞提升了整体业务的盈利能力,优化了收入结构,为扭亏为盈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方面,深化商家服务,提高客户质量与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2025年上半年,商家通过有赞解决方案产生的GMV约为498亿元,平均单个商家销售额约为93万元,同比增长约11%。

这个数字意味着,有赞在商家服务方面成效显著,提升了商家对有赞平台的依赖度与投入。为了达成这一效果,有赞优化了产品与服务。例如,推出“微信小店托管”智能体、“有赞小红书本地生活解决方案”等。这些举措帮助商家提升运营效果,实现业绩增长,使得商家愿意支付更高费用,提高了有赞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

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背景下,产品创新、强化服务成为有赞上半年保持业务增长、成功止亏的关键所在。

02 靠 AI 降本、销售拓客,有赞能留住更多商家吗?

“你只需要等客到店、看单发货,其他都交给有赞智能系统。”这是有赞12周年「做不卷的生意」PPT中的一句话。

这句踌躇满志的豪言之下,是有赞难做的SaaS生意。

有赞乘着微商的东风快速兴起,基于微信生态的电商平台帮助商家在微信上建立自己的在线店铺,迅速受到市场欢迎。但是随着微商形态的衰落,以及多种平台和渠道的兴起,有赞的客户大幅减少。

有赞终于盈利了!

为了重新夺回市场,有赞今年来的动作不少。《节点财经》看来,想要让业务更精进,关键还是技术创新。

只有借助 AI 技术,才能提升经营效率与产品竞争力。

近几年,AI 技术在有赞内部及面向商家服务中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经营效率。在内部,因 AI 工具的使用,研发人工开支降低,研发成本同比减少,同时提升了协作效率,让有赞在保持产品服务高速迭代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盈利 。

在面向商家服务时,有赞的方法通过是AI 赋能营销、客服等多个环节。

比如, AI 客服机器人能够自主处理大量咨询,提升服务效率。AI 精准营销基于商家自身数据进行分析推荐,帮助商家挖掘内部客户价值,提升营销效果等等。

除了技术创新,优化销售体系,增强市场拓展能力同样重要。

有赞在销售体系建设上取得进展,销售人员数量提升,2025 年上半年约 750 人 。公司在销售体系建设、销售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沉淀与经验,构建了可规模化盈利的业务模型。《节点财经》认为,这使得有赞在市场拓展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客户,挖掘潜在商家资源,将有赞的产品与服务优势传递给更多客户,从而促进业务增长 。

03 搭台搞生态,有赞的SaaS生意能更好做吗?

过去,有赞的一个比较大的短板就是生态依赖问题。为了解决生态依赖问题,有赞进行了三方面的拓展:

第一方面,多平台搭台,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过去几年,有赞试图通过跨平台合作打破单一生态束缚。除早期依赖的微信生态外,其先后与支付宝小程序、QQ小程序、小红书等平台实现系统互通,让商家能够在不同平台同步开展业务。

例如,商家通过有赞的系统,可同时在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小红书店铺等多个渠道上架商品、管理订单,避免因单一平台政策变动或流量波动对业务造成重大冲击。这种跨平台布局不仅拓宽了商家的流量入口,也使有赞自身摆脱了对特定生态的过度依赖,增强了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方面,拓展线下业务场景,把生意版图拓展到实体店

有赞一个重要的布局就是从线上延伸至线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推出有赞零售、有赞连锁等解决方案,聚焦到店、到家、离店三大经营场景,为实体零售商家提供会员管理、商品管理、库存管理等全流程服务。

《节点财经》看来,门店SaaS业务的拓展,使有赞不再局限于线上电商服务,而是深入线下零售场景,吸引了大量实体商家入驻,从而降低了对纯线上生态的依赖,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

第三方面,自己搭台子,拉更多人一起建设生态

2019年有赞获得腾讯领投融资,加速门店互联网化布局。同年与百度、腾讯广告等合作,推出多种扶持计划,拓展流量渠道。此外,有赞服务市场上线,引入第三方服务商,构建开放生态。2020年以来,与支付宝小程序、QQ小程序、小红书等达成合作,系统互通,进一步拓展业务生态。2024—2025年,有赞大力推进AI技术应用,赋能营销、客服等环节,通过开放平台、定制服务、引入生态伙伴,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入生态建设与增值业务拓展阶段。

几番布局之下,有赞的业绩终于有了上涨之势。但仍然未到庆祝胜利之时。

近几年,阿里、腾讯这类互联网巨头,依托自身庞大的用户基础、雄厚资金实力与成熟技术体系,跨界涉足SaaS领域。以阿里云推出的多款面向企业的云服务产品为例,涵盖云服务器、数据库、安全防护等,凭借在云计算领域积累的技术与客户资源,迅速在SaaS市场占据可观份额,给专注垂直领域的SaaS初创企业带来极大竞争压力。

垂直赛道层面,微盟与有赞业务模式相近,二者竞争尤为激烈。微盟在客户资源方面与有赞存在较大重合度,在争夺中小商家客户时,双方在价格策略、服务质量等方面展开激烈角逐。此外,客如云、科脉等竞争对手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与有赞形成竞争态势。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有赞仍然需要不断突出自身产品特色与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题图由AI生成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5年 8月 14日 10:19
下一篇 2025年 8月 14日 14:38

相关推荐

  • 从学习小米到学习比亚迪,零跑何时能领跑?

    文 / 天玑 2015年,朱江明与友人在西班牙旅游时,无意间看到一个西班牙高端社区里停着好几辆雷诺电动小车。他意识到国内对这种电动汽车应该有很大的需求,而大华股份在电子设备领域积累的技术可以复用到汽车上,朱江明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彼时,他已经是大华股份的二股东,这是一家能在国内安防市场排在前二的巨头。因此,他创业的动力并不是为了财富,更多的动力来自于他的兴…

    2024年 1月 17日
  • 对话地平线吕鹏:智能驾驶的 「中国答案」是什么?

    采访 / 崔大宝  来源 / 节点财经  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电动化和智能化对汽车工业的改造。不过,两者有很大区别,电动化聚焦于动力形式的改变,并未触及汽车核心形态与功能逻辑的重构。 相比较,随着AI技术的突破,智能驾驶技术将成为变革的关键核心。它不仅改变汽车的驾驶模式,更有望重塑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定位。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认为,未来10年我…

    2025年 9月 28日
  • 对话黄仁勋:今年我第三次来中国,会在这里继续加大投资

    文 / 海伦  编辑 / 月月  来源 / 腾讯科技  01 黄仁勋来华的“小目标” 问:这是你今年第三次来中国,此次对主要目的是什么? 黄仁勋:我本来希望能用普通话做一次演讲,但我的普通话水平还不够好。但我会继续设定目标,努力提升,争取下次能用普通话发言。这次我受邀参加了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开幕式,这个活动非常重要,涵盖了多个…

    2025年 7月 18日
  • 药师帮发布2023年财报:去年亏了32亿

    3月11日,药师帮发布2023年度业绩公告称,2023年,药师帮的收入为169.72亿元,同比增长了18.9%,同期年内亏损额为32.07亿元,较2022年15亿元净亏损有所扩大。 亏损扩大的主因在于,药师帮IPO后的优先股转换所致,系一次性冲击。剔除该数据的影响,药师帮当期的亏损额可缩小至0.35亿元。 药师帮号称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2024年 3月 13日
  • 小米小鹏必有一战?

    文 | 巨潮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距离2024年仅剩一个半月时,小米汽车终于拿到了自己的“准生证”。 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两款小米牌纯电轿车赫然在列。这预示着,雷军口中小米汽车2024上半年量产上市的愿景,将很快实现。 从年轻人的第一款手机,到第一只股票,再到第一辆汽车,小米以其独特的极致性价比和互联网…

    2023年 11月 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