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文 / 三生 

最近几天,农夫山泉的股价坐起了过山车,先是因为“价格战”一路下跌,好不容易靠着大股东钟睒睒的增持计划,稳住了股价。结果,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下称“香港消委会”)的一纸公告,又将股价砸了下来。

今天(7月18日),在农夫山泉的硬刚之下,香港消委会发布澄清声明,表示“与农夫山泉的代表会面和作深入交流后,了解到有关产品既不是天然矿泉水,亦非纯净水,而是饮用天然水,而该公司采用的标准为其生产地,即内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

就此,香港消委会将该样本改列为一独立类别“饮用天然水”并重新评分。重新评分后,该样本的整体表现由4.5星调整至5星。

香港消委会就此次测试因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引起的误会,表示抱歉。”

消息发出后,农夫山泉的股价闻声大涨,截至中午收盘股价为35.15港元/股,涨幅5.87%。前两天跌回去的,又涨了回来。

那么,这件让农夫山泉“暴走”硬刚香港消委会的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未来对农夫山泉和整个饮用水行业又有哪些影响?

01 硬刚港消会,溴酸盐到底是啥?    

事情的起因可以从7月15日说起。当天,香港消委会披露,对本地市面购买的30款常见瓶装水样本进行测试后发现,来自内地的农夫山泉瓶装水样本,检出了每升3微克的溴酸盐。

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先了解一下,溴酸盐是什么?

这是一种化学物质,但并不常见于自然界,而是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目前常见的瓶装水生产线,通常采用臭氧杀菌,这一过程中,水体中就会产生各种溴酸钠、溴酸钾等溴酸盐类物质。

摄取大量溴酸盐可导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还有可能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表述中,其认为溴酸盐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研究显示,溴酸盐在高剂量时具有遗传毒性,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潜在致癌物。

当然,大家先不要怕,只要溴酸盐的含量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内,对人体并不会产生伤害。

按照世卫组织的规定,饮用水中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在10微克/升以内。我国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水GB 8537-2018规定了矿泉水中的溴酸盐的检出值应小于10微克/升,与世卫标准一致。

要求最高的是欧盟,其《欧盟委员会指令》规定,“天然矿泉水”的溴酸盐浓度,应小于等于3微克/升。

回到前面香港消委会的测试结果,农夫山泉瓶装水样本的溴酸盐浓度,符合国家标准和世卫标准,但触及了欧盟适用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的溴酸盐最大限值。    

不夸张的说,这是对农夫山泉品牌的严重利空,一旦成立后果难料。

所以,消息一出,农夫山泉股价下跌4.56%。第二天,7月16日,农夫山泉继续走低,一度跌逾3%,收跌于2.84%。

对饮用水企业来说,水质就是生命线,农夫山泉选择硬刚,向香港消委会发布律师函,要求郑重道歉。

那么,香港消委会和农夫山泉之间的“误会”,到底在什么地方?

02 被“误会”的农夫山泉,冤不冤?

在农夫山泉致香港消委会的律师函中,其指出了香港消委会三大错误: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

对比最新的香港消委会的“抱歉”声明,其认为这是“因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产生的误会。而节点财经观察发现,香港消委会的“抱歉”“误会”背后,核心原因是“样本归类”,而这一点可能才是关键所在。

这里首先要明确,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水产品,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天然水和纯净水。

根据官网信息,农夫山泉属于天然水,而不是天然矿泉水,其水源来自包括‌浙江千岛湖、‌湖北丹江口、‌广东万绿湖等在内的多个水源。

一个是天然水,一个是天然矿泉水,仅差两个字,但其被衡量的标准却有着明显差距。

农夫山泉在律师函中也指出,即使采用欧盟地区标准,农夫山泉也应适用欧盟“饮用水”安全标准而非“天然矿泉水”标准评价。其认为,在评价时,香港消委会却将其放在“天然矿泉水”序列,并与其他产品比较。本质上,是错误地使用了欧盟“天然矿泉水”标准。    

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但是,“农夫山泉”四个字听起来就很像是矿泉水,其“大自然的搬运工”的知名广告语,似乎也在强化矿泉水的认知。很多消费者,包括节点财经身边的不少朋友,一直都认为农夫山泉就是矿泉水。

这可能也是香港消委会把农夫山泉拿欧盟标准去评测,进而造成“误会”的原因所在。

节点财经认为,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农夫山泉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在营销上,其关于自身产品是矿泉水还是天然水,长期的表述都非常模糊。不少消费者其实是冲着“山泉水”才去购买农夫山泉。    

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所以,节点财经认为,这一次“溴酸盐”风波后,即便香港消委会发布了澄清说明,看似为农夫山泉找回了面子,但长期来看,对其口碑仍将造成一定的冲击。

“大自然的搬运工”,你以为搬的是山泉水,其实很可能也是我们“误会”了。

03 钟睒睒疑朋友圈发飙,饮用水市场“暗流涌动”

年初至今,农夫山泉在一波波的负面舆情下,似乎已经注定2024年真的是流年不利。

这种情况下,农夫山泉有点“烦”不难想象。    

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目前,网上流传的一张截图显示,疑似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朋友圈发文吐槽:

“竞争对手手段阴而狠,农夫山泉不是命硬,早就被弄死了!”,他历数此前“屠龙”、“砒霜门”等事件,并将今年2月25日至今的遭遇归结为“竞争黑手轮番上阵”。

这一表态是否为钟睒睒本人所发,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但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饮用水行业的“暗流涌动”。

就在农夫山泉因为“溴酸盐”风波而着急上火之时,娃娃哈这边也传出大消息。据7月18日)一张网传截图显示,宗馥莉疑似辞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农夫山泉,一个硬刚「香港消委会」的搬运工

虽然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无疑又在竞争激烈的饮用水行业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今年以来,饮用水市场大事不断,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行业老二”怡宝母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正式提交上市申请的同时,“老大”农夫山泉推出了绿瓶纯净水,直接开启了与华润怡宝、娃哈哈的竞争。

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的推出,变相开启了饮用水市场的“价格战”,因为绿瓶水的价格相比红瓶水更为便宜。

比如农夫山泉在各大平台推出每包售价仅9.9元,规格为550ml*12瓶/包的绿瓶纯净水,折合售价仅0.825元/瓶,明显低于竞争对手。对此,其它同行纷纷跟进,“价格战”目前仍未停息。    

而就在老对手纷纷发力之时,新对手也在涌现。近期,被誉为超市界海底捞的胖东来低调入局瓶装水赛道,在抖音平台发布一款360mlDL天然矿泉水产品。

目前,我国瓶装水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这样的市场规模支撑起了钟睒睒“中国首富”的名头,但四面受敌之下,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从舆论风波到“价格战”再到“溴酸盐”,农夫山泉的股价仍在低位徘徊。随着香港消委会发布澄清公告,农夫山泉能够挽回屡遭冲击的品牌信誉吗?这将是对农夫山泉最大的考验。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7月 19日 10:33
下一篇 2024年 7月 19日 22:55

相关推荐

  • 快递公司抢抖音运单

    自抖音商城发力以来,其产生的物流订单自然也成为了快递公司抢夺的重要市场。

    2022年 11月 29日
  • 金种子酒,背靠华润,寻找“赚钱密码”

    众所周知,白酒企业很赚钱,几乎碾压绝大部分行业,平均毛利率能够超过50%。而很多酒企如“茅五泸”等知名品牌,赚钱能力更是惊人。似乎,做白酒生意,想不赚钱都难。 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再好的学校也难免有“学渣”,并非所有的酒企都有那么强的盈利能力,甚至有的酒企可以连续多年亏损,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比如,已连续三年亏损的金种子酒。 好在,现在的金种子酒似乎终于看到…

    2024年 5月 2日
  • 兴业消金失速背后

    文 / 八真  来源 / 节点财经 穿行商海,有的企业如同深海巨轮,始终稳稳把住舵盘,以沉稳的定力和与进取的张力,日新月异,但也有企业跟不上变革步伐,或者沉沦周期底部,被时代的洪流冲的七零八落。 自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启动试点审批工作至今,国内消费金融行业已走过了15个年头。 这期间,伴随着宏观经济的深度调整,市场从增量拓展转向存…

    2025年 4月 21日
  • 李彦宏:我们要去勇闯无人区

    “大模型我们走在最前面,我们需要去勇闯无人区,需要去冒前人没有冒过的风险。”近日,在百度一场内部颁奖活动中,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指出,百度一直坚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会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当天,李彦宏在颁奖时,向现场的获奖团队和个人表示祝贺并强调,“你们才代表百度,你们才代表最真实的百度,你们是百度最真实的代表。” 他在讲话中指出,创新并不…

    2024年 5月 11日
  • 去年赚了40亿,影石在海外「杀疯了」

    自从2012年Oculus Rift原型机展出,VR行业大起大落已有十余年。虽然不少项目关停、破产,但仍有年营收40亿的“幸运儿”诞生。 近日,美国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发布2024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深圳企业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石”)位列消费电子领域前三强。 这家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正在“闷声赚大钱”。 早在2015年…

    2024年 6月 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