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拒绝“衣服刺客”,转身走进折扣店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 ,可见衣服这种需求的重要性。而走入现代,年轻人又赋予了衣服彰显个性、突出品位、愉情悦性……这样那样的属性,服饰消费的重要性再度拔高。

年轻人拒绝“衣服刺客”,转身走进折扣店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99元,同比增长8.3%;其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92元,同比增长了12.4%,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的6.7%。

越是重要的消费,大家对其的关注就越高。最近社交平台上,一条热搜让网友炸开了锅——#月薪2万不敢在商场买衣服#。

有人不敢相信,但事实确实正在发生。大量年轻人纷纷直呼消费被装了监视器。网友大树直接表示,“说的就是我!”月收入两万的他,称不敢乱消费。

年轻人拒绝“衣服刺客”,转身走进折扣店
年轻人拒绝“衣服刺客”,转身走进折扣店

类似“我月薪5万都不敢在商场买衣服”“确实是的,我三万都不敢去”“四万都不敢,生活中还有其他开销”……这样的网友“现身说法”,更是比比皆是。似乎一夜之间,不管钱多钱少很多人都减少了对商场买衣服的热情。

这是一个巨大变化,过去shopping mall 是年轻人追风潮流的第一站,而商场里高大上的橱窗更是年轻人美好生活追求的一个具象。因此对于去商场买衣服,年轻人哪怕价格不菲也乐此不疲,甚至存了“越贵越好”的心思。

年轻人拒绝“衣服刺客”,转身走进折扣店

如今一切突然反转,年轻人称商场服饰太贵,不敢去消费,反而转头涌进了过去不甚感冒的折扣零售,一买一个不吱声。折扣零售被提到的最多,有网友表示“只在折扣店买零点几折到三折的”……

其中更不乏高收入人群,声称“月薪三万只混唯品会”“我月薪5万也还是经常去逛奥莱”……还有一位河南网友表示,“不要说月薪两万,身边就连月薪10万的朋友也开始逛奥特莱斯、唯品会”。

年轻人拒绝“衣服刺客”,转身走进折扣店

这些高收入人群,买衣服正如河南网友所言似乎都会专门找打折,不是打折坚决不买,越是大品牌好品牌,越喜欢折扣。从过去买贵的,到现在去折扣零售找便宜。这说明年轻人仍对买衣服情有独钟,但更愿意选择折扣渠道。

“不是不敢买,而是不愿意”“不是商场买不起,而是折扣零售更有性价比”……这背后藏着年轻人愈发成熟的消费观,认为性价比消费才更符合价值规律。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5月 21日 22:06
下一篇 2024年 5月 22日 14:09

相关推荐

  • 通义大模型通过阿里云服务企业超9万,开源模型下载超700万

    5月9日消息,阿里云公布最新数据,通义大模型通过阿里云服务企业超9万,通义开源模型累计下载量突破700万。通义落地应用进程加速,现已进入PC、手机、汽车、航空、天文、矿业、教育、医疗、餐饮、游戏、文旅等领域,成为最受中国企业欢迎的大模型。 阿里云AI峰会现场,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助手“小爱同学”已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达成合作,强化其在图片生成、图片理解等方面的多…

    2024年 5月 9日
  • 上半年预亏超4亿,放开加盟的奈雪的茶依旧“尴尬”

    文 | 雷达财经鸿途 莫恩盟  编|深海 早早便夺下新式茶饮第一股荣誉的奈雪的茶,如今的地位却有些“尴尬”。在公布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预计约为4.2亿元至4.9亿元的消息后,奈雪的茶的股价在8月5日下跌15.91%。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自2018年起,奈雪的茶曾连续五年未能实现盈利,这期间奈雪的茶的累计期内亏损更是超过53亿元。去年,奈雪的茶录得0.11亿元的…

    上市公司 2024年 8月 10日
  • 卖不动奶粉的健合,靠卖保健品能走多远?

    文 / 电才  10年时间,健合的奶粉业务不断收缩战场。 今年上半年,健合实现收入66.92亿元,同比下降4.1%;纯利3.06亿元,同比下降49.7%。营收、纯利双降之余,健合在中国市场上的收入,也同比下滑了10.5%。但纵观上半年国内其他奶粉企业,飞鹤、澳优等企业均实现营收正增长。 这家从中国广东起家的奶粉企业,过去赖以生存的婴幼儿奶粉业务出现…

    2024年 9月 8日
  • 美团外卖出海,下一站中东?

    文 | 霞光社 李小天 编辑 | 韦伯 美团出海,最近又有新动作。 近期,据接近美团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团仍在考察中东市场,或更关注沙特地区。 出海,将成为美团下一阶段的业务重点。2024年2月2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在内部信中宣布了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将美团平台、到店、到家、基础研发等业务交由王莆中负责,SaaS、骑行、充电宝等业务由张川管理,而自己则考虑直接掌…

    2024年 3月 5日
  • 茶酒出海,中式生意在东南亚好做吗?

    文 | 霞光社 郭照川 编辑 | 韦伯 “劝君更尽一杯酒”“晴窗细乳戏分茶”,酒和茶作为典型的中式文化象征,其所涉及的产品和品牌在国内已经多年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生意逻辑。无论是中国酒品牌还是中国茶,在国内都意味着充足的受众群体和可观的市场体量。 而近年来伴随着“出海”浪潮的火热,不少传统“茶”与“酒”行业的从业者也在思考着把中国式生意做向海外的路径。茶和酒这样…

    2024年 6月 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