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落地第一站,冲向好莱坞

文|巨潮WAVE 小卢鱼

编辑|杨旭然

在震动市场之后,Sora必然要寻找应用场景。据称,好莱坞部分影视公司和演员可能将率先使用。

海外媒体报道,OpenAI的CEO山姆·阿尔特曼在奥斯卡电影节的那个周末出席了洛杉矶的多场派对,积极结交好莱坞人士。OpenAI也正在与派拉蒙、环球和华纳兄弟等主要电影公司举行会议,展示Sora的技术实力并进行推广。

OpenAI还在3月底首次分享了名为Voice Engine(语音引擎)的应用预览。使用者只要输入文本和15秒音频样本,Voice Engine便可以生成一段与音频中说话者非常相似的语音,媒体强调其生成的语音“不仅逼真还充满了感情”。

OpenAI在图文和视频领域的技术进步之快,似乎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预期,其在影视制作、IP开发等领域进行商业推广应用的野心,也已经显山露水,以至于HOLLYWOOD变成SORAWOOD的梗图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

随着首批导演、艺术家们与Sora合作的视频短片出炉,全球电影工业的发展似乎有进入到一个新时代的可能,这将是AI与具体产业的第一次融合——卖课不算。

01 电影工业化:必须要保持吸纳新技术

电影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种综合了表演、音乐、美术、时尚等元素的艺术表达形式,但实际上电影也是一种工业。以好莱坞为例,其20世纪初以来就是电影制作的先驱,并推动了电影从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向成熟的工业体系转变。

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类型化的电影创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制片人中心制、完片担保制度,才是保障好莱坞式的电影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国际大导演和巨星们不过是被这套产业链吸纳进来的人才。

把一部电影视作一个有预算、有进度安排的项目,制作人就是项目经理,负责整个电影项目的策划、组织和管理。制片人需要把握住这部电影的商业定位和艺术质量,确保它能够按照既定的类型和标准进行制作。

所谓的类型就是类型片,比如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通过对市场和观众喜好的深入研究,好莱坞电影人总结出了一系列受欢迎的电影情节和人物设定,能够满足观众的特定心理预期和偏好并取得相应的票房。

所谓的标准就意味着,从故事创意构思到最终影片上映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操作规范。这种标准流程化的作业方式使电影制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预测,从而降低了项目风险。

同工厂的流水线需要机床一样,好莱坞也需要摄影棚、服化道、视效后期等一系列专业的制作团队和基础设施。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好莱坞还需要不断创新制作技术,调整和优化生产模式,来更好地迎合观众口味。

以本次与OpenAI率先接触的派拉蒙影业为例,其擅长采用和推动技术创新,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比如在《变形金刚》系列中使用先进的CGI技术,在电影的视觉和体验上做到了行业领先。

当2007年第一部《变形金刚》电影在中国大陆上映时,几乎是成功印证了国内观众对好莱坞超级商业大片的顶级印象和完美想象,并狂揽票房。直到现在,第一部《变形金刚》在豆瓣上依旧有8.3的高分。

好莱坞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LED虚拟摄制技术、4K和8K等高清技术、电影修复技术、杜比全景声等沉浸式音频技术,都为电影制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这两年风头最劲的前沿技术,毫无疑问地会引起好莱坞电影人和电影制作巨头公司们的关注。也难怪好莱坞从业人员率先感受到了AI对自己饭碗的威胁,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

2023年5月,代表美国1.1万编剧的编剧工会(WGA)举着“反AI”的大旗,与好莱坞影视公司就酬劳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为支持编剧,全美16万名演员工会成员自7月也开始罢工,暂停了表演、演唱、接受采访等一系列工作。

02 好莱坞困境:原创匮乏、营收下滑、行业不景气

虽然遭到了从业人员的大规模反对,但好莱坞背后的资本们显然对OpenAI抱着相当Open的态度,毕竟现在谁沾AI谁的股价就涨,热度就高。

好莱坞电影巨头们去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派拉蒙环球的电影娱乐业务整个财年的收入同比减少20%,折旧摊销前的营业收入甚至由盈转亏;华纳兄弟探索的工作室业务从发行分销、广告到内容都在全面下滑,该业务总收入同比减少12%。

迪士尼则被夺走了2015年以来的票房霸主地位,其2023年的主打影片《银河护卫队3》《夺宝奇兵:命运转盘》和《小美人鱼》等,大多未能达到预期,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能突破10亿美元。

这些电影制作公司股价的跌幅则更加惊人,2023年以来华纳兄弟探索股价区间跌幅最高达50.9%,派拉蒙环球区间跌幅最高达59.2%,也就是在今年2月以后股价才企稳止跌了一点。

行业不景气的当下,AI的降本增效能力,无疑是影视公司老板们喜闻乐见的。

电影制作人Tyler Perry最近砍掉了计划4年、投资8亿美元的影视工作室扩建计划,因为“有了Sora之后,我无需再去世界各个地方取景”,并且在两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的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中使用了AI。

作为集演、编、导、制片于一身的好莱坞天才,Tyler Perry清楚地预感到AI将带来音效、剪辑、表演等制作环节岗位的减少和失业潮。但是作为老板和投资人,Tyler Perry又为项目成本能减少数千万美元而感到兴奋。

近年来,好莱坞背后的资本为了控制投入产出比,总是热衷于拍续集电影,过度开发变形金刚、漫威宇宙、速度与激情、侏罗纪世界等大IP,结果逐渐沦为靠明星光环、堆积特效、炒冷饭的烂片,带来口碑与票房双双崩坏。

2023年的全球票房前十中已经没有了续集篇的身影,中国的电影市场更是变成了本土导演绽放光彩的舞台,这些变化都足以说明,好莱坞已经站在了需要改变和增强原创的十字路口。技术进步与成本控制,或许还能激发好莱坞电影人拍摄新类型、打造新IP的动力。

在拥抱AI这件事上,中国的文娱公司甚至比好莱坞更加积极。面对Sora掀起的文生视频新浪潮,上海电影宣布开展“iNEW”战略,主攻IP内容焕新和IP商业开发两大方向,未来三年力争实现IP合作商品GMV超百亿元的目标。

阅文集团则计划结合AI技术赋能小说动漫化改编,加速文字IP的可视化进程,也让更多小说获得影视化机会。面向所有签约作家,阅文还开放了基于其妙笔大模型的“作家助手妙笔版”,其AI辅助写作功能的周使用率已达30%。

中国资本市场也认同AI与影视行业之间的逻辑,两个板块之间的联动相当紧密。

而对于好莱坞来说,在彻底接受AI之前肯定需要考虑各方利益并大量博弈。不过现阶段来看,比起好莱坞需要OpenAI,恐怕还是OpenAI更需要好莱坞。

03 AI商业落地:AI在IP开发领域的应用落地并不遥远

风光无限的OpenAI近期完成的融资估值高达860亿美元,远高于公司去年290亿美元的估值。但是其原始投资者红杉资本、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等机构却没有购买新的公司股份。

高估值面前,这些机构选择了观望,观望的正是OpenAI能否真正实现商业价值。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来说,图文、视频内容及其背后的影视制作、IP开发领域,大概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应用的推广方向了。

以高成本的科幻片为例,过去制作视效合格的科幻作品的门槛非常高,对于没有很好电影工业基础的中国电影人来说尤其如此。Sora也许可以将科幻片创作者从巨额的视效费用限制中解放出来,而把重心更多地放到讲好故事本身上。

毕竟Sora在超现实画面的表现力上可圈可点,在其与首批艺术家合作制作的短视频中就出现了气球人、美人鱼、长着翅膀的猪等超现实画面,并且整体画面并不违和或令人反感。

流浪地球副导演、中国电影工业化倡导者之一的郁刚就表示,对于涉及动物、人群、科幻等画面的视频生产,“传统影视行业几乎毫无优势”。

在动画赛道,AI的应用优势也非常明显,因为角色建模、动作捕捉、场景渲染、视效调整、声音合成等技术早已被广泛运用于动画片中,AI的功能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微短剧因为能规避Sora、Pika等应用目前生成视频时间较短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赛道。

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增长到373.9亿元,《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等作品甚至引发了海外市场的热烈反响,也让平台ReelShort的下载量从几乎为零飙涨至2823万次,净流水达到5671万美元。

这里面的一个技巧就是利用AI换脸和配音技术,将国内演员面孔变为外国演员的面孔,让国内的制作团队无需额外花费太多成本,便能打造出符合海外观众喜好的短剧作品。

当然,对于格调高、场面大、虚实篇幅长的好莱坞电影来说,AI生成视频技术的可靠性还有待验证和改进。随着全球首部完全由AI制作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在好莱坞举行首映礼,AI+影视的商业价值也将接受真金白银的检验。

2024年对AI来说是重要的去伪存真的逻辑验证阶段,投资人和市场将检验AI技术的应用是否能够实现高效产出,多模态进化之后是否在更复杂的视频、游戏等领域提升生产力并满足客户需求。

一旦这些有着成熟商业价值的影视娱乐公司证明可以依靠AI降本增效,那就意味着AI将完成渗透率从0到1的突破。这对支撑AI创业公司的后续融资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何好莱坞对于AI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毕竟在AI真的改变世界进程之前,这些AI创业公司也得解决好自身生存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4月 14日 14:16
下一篇 2024年 4月 14日 15:09

相关推荐

  • 行业仍在迷雾中,龙头腾讯电竞何解结构性变现难题?

    文|奇偶派 8月5日,《英雄联盟》LPL夏季赛迎来终极之战,JDG3:2LNG豪取三连冠,然而这次的总决赛虽然打满,但缺乏人气选手加上比赛观赏性较差,西安主场现场出现了大量的空座位,整体热度却没有达到预期。 一天后,“大瓦特瓦”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横行,《无畏契约》全球冠军赛开打,作为近年全球热度最高的电竞项目,国服的上线助推了游戏的进一步出圈,但是从Wegam…

    2023年 8月 18日
  • 增程的香,小米也想尝尝

    文|伯虎财经 陈平安 国庆假期,车圈里充满了快活的味道。 在双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华为余承东在朋友圈po出了新款问界M7的战报,称自9月12日发布以来,新M7大定超过了5万台,且仅仅10月6日一天就新增了7000台。 大定是汽车行业销售的术语,需要实实在在交5000元订金且更改购买意愿不可退还,选择大定的用户通常也已经坚定了买车的决心。而不到一个月5万台是个什…

    上市公司 2023年 10月 12日
  • 爱美客股价跳水的原因找到了

    除了需求不振,竞品增多也给嗨体销售造成了一定冲击,在小红书上,“海魅”、“娇研”、“润百颜”均是嗨体的替代产品。总之,爱美客要收复丢失的市值,其需要在受影响小的第四季度发力。

    2023年 10月 26日
  • 张勇:阿里云核心两件事,让算力更普惠、让AI更普及

    4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表示,让计算成为公共服务是阿里云始终不变的追求,未来核心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让算力更普惠,推动自研技术和规模化经营的正循环,持续释放技术红利;第二,让AI更普及,让每家企业的产品都能接入大模型升级改造,并有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属大模型。 张勇回顾阿里云的发展历程,过去十年阿里云自研核心技术,全…

    2023年 4月 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