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雨虹四处漏雨

文|巨潮  老鱼儿

编辑|杨旭然

素有“防水茅”之称的东方雨虹,在4月21日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根据预告,其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65亿元至3.97亿元,同比增长15%至25%。

但其实东方雨虹以往对于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发布并不十分看重。过去十年来都极少发布,更显得这次积极的发布不太寻常。尤其是,此次一季度业绩预告距离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相距仅仅一周的时间。

究其原因,大概是东方雨虹本身也感觉自己的年报有些“水”,急需一个好消息来“冲冲喜”。年报数据显示,东方雨虹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12.14亿元,同比下降2.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49.57%。

这个成绩单,对于那些年不知负增长为何物的东方雨虹来说,基本上是极少出现的极端事件。从长期业绩走势来看,这是东方雨虹近十年首次营业收入发生同比下降,营业收入增速第二次低于双位数。而在此前的九年里,东方雨虹平均增速超过30%。

同时,这也是东方雨虹十年来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首次发生下降。在此之前的九年间,东方雨虹净利润平均增速超过42%,且同比增速从未低于20%。扣非净利润前九年平均增速超过44%。

东方雨虹四处漏雨

地产行业等天晴,建材优等生东方雨虹,也开始四处漏雨。

01、成也地产,危也地产

27年前,因为住房漏水久修无果,东方雨虹创始人李卫国发现了商机。于是他放下了铁饭碗,投身防水行业之中。

之后东方雨虹深度涉足各类建设业务,靠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东方雨虹快速发展。尤其因为承接水立方、鸟巢的防水工程而声名鹊起。

在企查查搜索名称、经营范围和企业介绍带“防水材料”关键词,结果共有250万条之多。而其中,超过200万条都是在10年之内的企业信息。

可以说,不论是东方雨虹,还是整个中国的防水行业,都是伴随着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发展起来的产业链条。

2010年,东方雨虹营收进入10亿级别以后,李卫国开始大力开发地产大客户。2011年,万科成为东方雨虹第一大客户,并且超过后4大客户之和。恒大、龙湖、华夏幸福等头部地产商,也都成为东方雨虹的“座上宾”。

2012年,东方雨虹前5大客户中有4家是房地产企业。2013年,前5大客户则全部变成地产企业。

乘着房地产蓬勃发展的东风,东方雨虹扶摇而上。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规模以上防水企业数量共计839家,其中东方雨虹龙头地位稳定,以近20%的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

基于如此强势表现带来了股价的优秀表现,东方雨虹因此被市场称之为“防水茅”。李卫国则成了中国建材行业的领军人物。

2008年上市之时,东方雨虹的发行价格为17.33元/股,其市值为9.18亿元。到2023年4月19日,东方雨虹收盘市值为794.58亿元。15年累计增长约85.56倍。

长期看,其成长性非常不错。不过在近两年来看,东方雨虹遭遇的却是急速下坠。2021年6月,东方雨虹市值达到1618.89亿元,成为迄今为止的顶点。此后市值不断缩水,到目前跌幅已超50%。

东方雨虹四处漏雨

东方雨虹股价表现(2019年1月至今)

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杀”背后,是防水行业和房地产的联系实在是太过于紧密。

我国防水行业市场以新开工建筑需求为主,占比达到7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20587万平方米,下降39.4%。这直接压缩了防水行业的市场空间和生存空间。

再加上上游原材料高位运行,叠加三年疫情搅局,各防水企业利润承压,终于在2022年集中爆发,大小公司均被波及。

不光东方雨虹,其他几家防水行业上市企业,业绩几乎都遭遇了大幅下滑。比如行业老二科顺股份在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超过60%和70%。

作为防水行业的巨无霸,东方雨虹在充分享受行业红利之后,也不得不面对更为艰难的“急刹车”时代。

02、漏水点多,大船急刹

利润和市值的下跌都不是凭空出现。今年以来,东方雨虹在高速飞驰了多年之后的大船急刹,早有预兆。

2022年一季度,东方雨虹业绩增速就产生了大幅下降,上半年已经开始净利润下降。再经过下半年的持续恶化,终于交出了十年最差答卷。

东方雨虹四处漏雨

从产品角度来看,2022年,东方雨虹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来自防水卷材收入的下降。报告期内,占营收比39.97%的防水卷材收入124.77亿元,同比下降20.36%。

相对于营收的下降,成本又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近五年来,有4年的成本增长速度要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从长期趋势看,东方雨虹成本增长压力仍然存在。

2022年报告期内,东方雨虹实现营业成本231.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5%。根据年报显示,主要系报告期沥青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导致营业成本有所上升。

东方雨虹在2017、2018 、2021年都产生过营业成本突然增加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前几年的营业成本伴随了同等规模销售收入的增加,只有2022年是成本上升伴随了营收减少。

这也直接导致了,2022年东方雨虹毛利率跌至十年来最低水平。

东方雨虹四处漏雨

比经营困境更加不利的是,东方雨虹的财务风险有所放大。

2022年,东方雨虹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仅为6.54亿元,同比下滑 84.11%。这也导致了企业的现金流量比率(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仅为0.03%,为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2022年东方雨虹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29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9亿元,均无法给企业提供有力的现金支撑。

2021年,东方雨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综合部分首次超过100亿元。2022年,这部分数据不降反升,仅应收账款部分就首次超过百亿。过去五年期间,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保持在24%以上,2022年大幅提升到33.63%。

不断升高的应收账款意味着即便是纸面上已经挣到的钱,能不能全都到账仍是未知数。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东方雨虹公司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余额合计151.15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与合同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合计 13.91 亿元,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03、雨还没停,虹还没升

面对行业危机,东方雨虹并没有坐以待毙。

去年下半年,面对业绩压力,李卫国坦言东方雨虹受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冲击,现在遇到了困难,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培育做大第二极业务。东方雨虹防水涂料业务板块成长迅速,去年和防水卷材营业占比相差将近20%,到今年相差只有不足5%。

根据近十年年报显示,防水卷材收入增长率为473.13%,而防水涂料的十年增长率则高达984.35%,成为业务板块内成长性最为强劲的潜力股。

此外,东方雨虹选择发展工业建筑、能源建设、轨道交通、民生工程等非房业务,极力摆脱房地产客户依赖,以减缓房地产业务对企业的影响,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2022年东方雨虹前五客户占比为8.62%,多年来首次低于10%。

2022年,东方雨虹还继续加大C端业务,减少对B端的依赖。其中民建集团聚焦防水防潮系统和铺贴美缝系统的双主业发展战略,加速提升瓷砖胶、美缝剂双品类市场占有率,孵化培育腻子粉、加固剂等墙辅材料及胶类、管业等新品类。

去年,民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60.78 亿元,同比增长 58%。

不难看出,东方雨虹的种种动作,都是为了降低自身“含房量”。

无奈船大难掉头,这些动作足够积极,但都还未能彻底扭转不利局面。防水涂料、防水工程及材料销售都不同程度地取得增长,但这些增长相比起房地产市场低迷造成的防水卷材的下滑,还是略少了。

而且一些管理问题在高速发展期时可能会被忽略,可在困难时期,便都暴露了出来。为了应对困难,东方雨虹进行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裁员。根据年报显示,2022年报告期末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12590人,较2021年减少超过千人。

但是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销售费用26.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84%,主要系职工薪酬、广宣费和咨询费等增加所致;管理费用17.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4%,主要系职工薪酬、咨询费等增加所致。

东方雨虹四处漏雨

李卫国是中国防水行业的领军人物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卫国有两个目标:一是“争取做到2000亿人民币市值”;二是2023年实现20%的收入增长,70%的利润增长,55亿的净利润。

在行业掉头向下的当口,领军人物保持乐观的心态,相当于给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不过面对问题重重的地产行业,行业内的企业家、投资者、从业者们,也只能暂时先接受这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境地了。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7日 09:22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7日 18:57

相关推荐

  • “新阿里”首份财报,多个业务亮眼,一年半减员三万

    文|雷达财经 孟帅 编辑 | 深海 8月10日,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公布了2024财年第一季度(2023年4月1日至6月30日)的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这封财报是阿里自今年3月以来进行“1+6+N”的组织变革后的首份财报。从阿里此番交出的这份答卷可以看到,阿里多个业务实现强劲增长,核心业绩全面超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共计录得营收234…

    上市公司 2023年 8月 11日
  • 小米小鹏必有一战?

    文 | 巨潮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距离2024年仅剩一个半月时,小米汽车终于拿到了自己的“准生证”。 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两款小米牌纯电轿车赫然在列。这预示着,雷军口中小米汽车2024上半年量产上市的愿景,将很快实现。 从年轻人的第一款手机,到第一只股票,再到第一辆汽车,小米以其独特的极致性价比和互联网…

    2023年 11月 23日
  • 钠电风起,谁成新一代电池“钠王”?

    文|奇偶派 叶子 编辑 | 钊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整车中最重要的系统部件之一。 但是,自新能源车开始放量生产,锂电池材料便一直面临着供需矛盾的问题,导致锂矿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沉重的成本压力如乌云般笼罩着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车厂、电池厂在抱怨着不赚钱的同时,却又极力拼抢着为数不多的锂资源。 而伴随着锂价持续高位、…

    2023年 3月 23日
  • 中国乳业迎来一条俄国鲶鱼

    文 | 巨潮 小卢鱼 编辑 | 杨旭然 中俄贸易正处于高质量增长时期,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已实现566.8亿美元,同比增长5.2%,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俄海蟹、猪肉、冰淇淋等诸多品类的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在乳制品方面,俄罗斯最大的乳制品控股公司Ekoniva于2020年夏季开始向中国出口牛奶,目…

    2024年 6月 11日
  • 新能源车低温续航砍半,热管理能解决吗?

    文|奇偶派 在2023年的收关之月里,新能源汽车圈的流量,大多都在关注电车冬日低温续航的问题,而事情的起因,则要从一家自媒体的冬测活动谈起。 12月上旬,懂车帝进行了他们一年一度的新能源车冬季测试,把五十多辆车拉到了全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漠河,在环境温度1℃低至零下40℃的极寒环境下,测试新能源车续航、爬坡、智驾等各项性能指标。 其中在“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

    2024年 1月 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