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七公 出品 | 节点财经
“我要白!我要瘦!我要没有鱼尾纹!”
“你与白天鹅之间,只差了一个xx。”
“拒绝庸俗,我形我塑。”
寥寥几字的广告语,折射出的是医美行业的空前繁盛。
数据显示,2021年末,国内医美医美用户规模突破1800万人,是2015年的7倍多;而市场规模截止2021年末达到近2300亿,相比2015年的648亿元,增长近四倍。
然而,在这个景气度很高的赛道,有“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称号的新氧正陷入焦灼。
据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新氧科技营收为3.233亿元,同比下滑25.1%,整个前三季度下滑24.96%;净利润为230万元,同比下滑65.9%,整个前三季度净利润为亏损0.97亿元,同比减少600%。
运营数据方面,第三季度,新氧平均移动月活跃用户数量(MAU)为390万,而2021年同期为800万;同期,在新氧科技平台上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为1704家,而2021年同期为2242家。
但也并非没有亮点,那就是第三季度,新氧平台上付费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8.1%,达到6199家,
对于该份业绩报告,新氧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金星评论称:“在第三季度,尽管经营环境仍然充满挑战,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新氧出现了令人鼓舞的业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Q3财报发布前的一个月,新氧宣布,收到公司首席财务官于敏和首席技术官李学健的辞职通知。
而在资本市场,截至2月10日,新氧股价只有2.58美元,这与公司上市之初每股20美元附近的价格可谓相去甚远。
新氧的问题出在哪里?除了监管部门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说到底还在于缺乏核心竞争力,靠佣金和广告,即没有形成像医美三剑客那样拥有较强的供应链能力,又无法建立有效的群众信任,随着流量为王时代的结束,“护城河”越来越低。
节点财经在黑猫投诉上搜索“新氧”,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类:医疗事故、交易纠纷和虚假宣传。
某消费者反映:“2022年10月16通过新氧平台下单,在昆明卓星医美注射乔雅登丰颜玻尿酸。注射三周后右侧鼻基底肿痛。后联系新氧平台和机构多次,无人解决问题!”。
另据媒体统计,自2016年10月份以来,共有90余位明星因“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肖像权纠纷”起诉新氧医美,包括杨幂、徐冬冬、鹿晗、华晨宇、鞠婧祎等。
2023年,新氧能否走上“整形变美”之路,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