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升之后,京东方真正的考验来了?

这是“后王东升时代”的第一次周期低谷,巨舰需要新的方向。

图片

文 / 三生

出品 / 节点财经

不久前,京东方(000725.SZ,BOE)与韩国三星因为1000亿韩元(约合5.2亿人民币)的授权费闹得沸沸扬扬,随后传出三星“砍单”的消息,挑动着京东方160多万股民的敏感神经。

京东方不仅是“散户之王”,显示面板行业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京东方,还被称为“面板之王”。而在这两个称号之外,因大手笔融资,京东方还曾被一些投资者称为“圈钱之王”。

历经三十年发展,京东方2021年营收近2200亿元,同比增长61.79%;净利润达258.31亿元,同比增长412.96%。这样的业绩,一度风光无限。

但是,“万物皆周期”,何况是以周期著称的面板行业。即便京东方已如此庞大,似乎仍很难摆脱其阴影。

图片

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京东方的营收同比仅增长0.4%,净利润增长则为-16.57%。在全球经济不稳的大环境下,京东方如何实现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1、京东方为何能历经周期震荡而越做越大?

2、京东方是不是又陷入周期陷阱?

3、京东方摆脱周期陷阱的关键在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展开下面的内容。

/ 01 /

崛起之路,王东升险被逼到跳楼
 

从1992年到2022年,京东方能够从濒临破产一路逆袭成为全球显示面板头部公司,对行业周期的把控至关重要。

京东方的前身为北京电子管厂,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转型失败而濒临破产。1992年,总会计师出身的王东升临危受命接任厂长后,带领京东方进行股份制改造,其高超的“财技”得以发挥。

当时,王东升首开亏损企业“债转股”的先河,说服银行只要筹集到新的股本金,就将贷款转换为股份。而在缺乏社会资金的情况下,王东升动员职工凑钱入股。

1993年4月,老员工们集资了670万元现金,加上国有股、银行债转股,混合所有制的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王东升任董事长兼总裁。

可以说,京东方从一开始,就是在资金困境的纠缠中站起来的。而在此后的二十多年,筹措资金也成为王东升的工作重点之一。而之所以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显示面板行业的“烧钱”属性。

图片

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行业周期低谷联合冲击下,韩国现代计划出售液晶面板业务。得到消息后,京东方以3.8亿美元拿下这笔收购,拿到了面板行业的入场券。

但是,入场不久,“新人”京东方就遭遇到了“暴击”。

2004年,初尝面板甜头的京东方准备通过海外上市的方式,筹措12亿美元,扩大生产线规模。当时其5代线厂房已经封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篇《京东方MBO迷局》的报道将公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导致上市计划被叫停,银行无法如约贷款,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京东方不得已关掉韩国生产线、卖掉台湾冠捷股权以筹集资金,但仍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

“这是我们最困难的经历之一”,王东升回忆说。当时,他在5代线的厂房上徘徊了两个小时,“坦白地讲,意志不坚定一点也就跳楼了。”

好在后来国开行牵头几家银行及北京市政府伸出援手,最终帮助京东方渡过危机。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板行业随后进入周期低谷。2005年、2006年,京东方接连巨亏,一度站到了退市的边缘。

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王东升仍然坚持“逆周期投资”这条不二法门,不断扩大投资,扩张产能。而在挺过一系列的“毒打”之后,他也找到了适合京东方的投融资模式,即“银团贷款+政府投资”。

比如前述国开行、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再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京东方仍然拿到了来自合肥市政府10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同时还得到在地块配套条件、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的诸多便利。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融资模式下源源不断的“输血”,京东方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当然,这也一度给公司带来“绑架政府,吸血股市”的质疑。

图片

但不管怎么说,在赢家通吃的面板江湖,结果证明京东方没有走错。

2012年之后,随着液晶面板迎来市场爆发,京东方开始迎来“主升浪”。此后,尽管面板行业仍未摆脱周期震荡,其崛起已不可阻挡。

2019年6月,62岁的王东升光荣退休。这一年,京东方突破千亿营收,此后“超级周期”的助推下,去年营收翻倍突破两千亿。

似乎,京东方来到了自己最风光的时刻。但是,“盛极必衰”的周期律,京东方真能摆脱吗?

/ 02 /

“砍单”潮下,摆脱强周期不容易
 

在2021年京东方的鼎盛时期,很多观点认为面板行业的周期性在弱化。即便今年投资者就此向京东方发问时,公司仍回复称,维持面板周期弱化的判断。

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主要基于如下几个理由:首先,在供求关系上,供给端并没有新增大规模产能,而需求端以LCD TV大尺寸化为主体,新增的IT类需求有望保持,车载市场逐步扩大,供需关系有望总体匹配。

图片

其次,从市场产能占有率来看,随着日韩企业的退出,京东方和TCL华电已经坐稳了行业头部。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强技术、全布局、高产能的京东方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能够降低周期波动带来的冲击。

其三,现金流稳定,在柔性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方面拥有较好的积累,未来几年,公司的增长点有望围绕现有的LCD行业市占率,以及不断提升的柔性OLED市场展开。

最后,京东方在Mini LED、Micro LED和OLED大尺寸化技术领域均有很深的技术储备,能够应对行业可能出现的变化,率先受益。

总结下来,能够支撑京东方周期性减弱的理由,主要还是供需关系稳定与头部的竞争优势。但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黑天鹅”不断,虽然京东方的地位相对稳固,但市场的供需关系并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乐观。

图片

图片来源:京东方官网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下游客户厂商的大举“砍单”。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星。据韩媒The Elec报道,三星曾对京东方提出要求,如果后者想继续为三星提供液晶显示面板(LCD)就必须支付约1000亿韩元的授权费。双方曾在2022年上半年进行谈判,但未达成一致,随后三星开始减少对京东方LCD面板的采购量。

除三星外,近日戴尔也传出消息称,自今年7月起,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面板的第三季度订单砍去50%,京东方、LGD、友达、群创等均受到影响。戴尔显示器面板的年采购量为4000万片,且占全球显示器市场的四分之一,对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

此外,据天风证券分析师据郭明錤不久前透露,国内各大安卓手机品牌2022年迄今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占2022年原出货计划的20%。

而在众多的“砍单”消息中,还包括苹果“怒砍”京东方3000万块iPhone14屏幕订单的传言。虽然这条消息并未得到证实,但仍不免让外界为京东方捏了把冷汗。

图片

此外,据Omdia显示面板生产和库存跟踪报告,全球显示面板制造商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73%,为2012年以来该行业的创纪录低点。

总体来看,在经历过去年“超级周期”的高峰之后,今年的下探也可以说是断崖式的,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不可避免的,面板价格开始不断下跌,并直接体现在厂商的业绩报表中。

本文开头已经提到,京东方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开始出现负增长。与之相对于的,同期库存周转日为66.04天,比上年增加18天;库存周转率为1.36,同比减少26.88%;库存达305.13亿元,同比增加48.59%。

图片

对此,京东方曾对外表示,随着下半年旺季的到来,需求有望出现好转,产品价格也将有机会迎来反弹。并且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在物联网创新转型业务上持续发力,争取更好的经营业绩。

但是,宏观层面的压制已是事实,身躯庞大的京东方能如愿摆脱周期陷阱的困扰吗?

/ 03 /

mini LED与物联网,谁能挑起希望?
 

从股市来看,虽然目前半年报还未披露,市场的看法却已经反应在股价上。连续四个季度的下跌,说明在百万股民心目中,京东方可能还是原来那个“周期股”京东方。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看,京东方想要让投资者相信它已经摆脱了强周期的影响,似乎也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当然,作为见过大风大浪的A股“散户之王”,资本市场的短期表现很难动摇京东方的长期发展战略。而对于已基本摆脱资金问题的京东方来说,技术创新与第二增长曲线才是重点,也是其能否真正摆脱“周期陷阱”的关键。

首先看技术方面,目前的显示面板领域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LCD与OLED方面。三星等韩企之所以退出LCD面板的争夺,一定程度也是为了集中资源突破OLED面板。

据Omdia的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包括京东方、TCL华星、深天马等企业在全球OLED面板市场总占有率预计为20.5%。虽然相比去年增加了2.8%,但仍处于弱势地位。

除了在OLED方面奋起直追外,京东方将很大一部分希望寄托在了mini LED方面。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mini LED没有OLED寿命短、易烧屏的缺点,同时具备OLED超高对比度、广色域的优点,而且可以运用在电视、电脑、汽车和手机等领域。

图片

但是,mini LED路线仍是显示面板行业向Micro LED前进过程中的过渡方案,而更关键的是,目前mini LED显示面板的价格仍居高不下,甚至与OLED相当。

所以,京东方想要依靠mini LED产品更进一步,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京东方还将希望寄托在了物联网这条第二增长曲线上,希望从传统的面板行业,跨界成为物联网创新企业,从而实现成长性的转变。

近年来,依托显示屏的优势,京东方通过“屏之物联“发展战略,融合显示技术+物联网应用,试图将显示屏置入更多场景、为屏幕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

不难发现,在物联网行业,京东方的核心优势在“屏”,其也基于这个优势,打造了新的“1+4+N”发展架构。其中“1”为显示器件;“4”是指物联网创新业务、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和智慧医工4条主战线。而“N”则是市场端的多种规模化应用场景。

图片

图片来源:京东方官网

2021年提出“1+4+N”这一大战略后,京东方一度被赋予了更大想象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战略口号是一回事,真实业务又是另一回事。

截至2021年底,物联网创新业务在京东方的营收为283.79亿,营收占比为12.94%,公司的主要业务仍是显示面板产品。

京东方距离成为一家全球性的物联网创新企业,恐怕仍有相当的距离。

总之,从京东方的业绩表现来看,其仍未摆脱行业周期的影响,但到底是强周期,还是弱周期,还需要半年报业绩来进一步佐证。而想要真正摆脱强周期的困扰,离不开持续的技术创新与转型。

这是“后王东升时代”的第一次周期低谷,巨舰需要新的方向。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16日 20:19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17日 16:27

相关推荐

  • 认真聊聊东方甄选:如何告别低垂的果实

    文|财经无忌 山核桃 爆火一年后,俞敏洪和他的东方甄选依旧是颇受外界关心的“网红”。 7月5日至9日,为期5天的东方甄选“甘肃行”首次在自有App内直播,外界将其解读为“东方甄选出逃抖音”的标志,俞敏洪对此回应: “东方甄选和抖音平台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创建自己的平台,是公司进取的正常行为。” “甘肃行”试水后,东方甄选自有渠道的直播已迈入常态。 7月12日,…

    2023年 7月 17日
  • 隐形冠军深圳,何以出口额再次领跑全国?

    来源|霞光社 作者 | 洋紫 编辑| 韦伯 不同于人类建城史上的其他城市,深圳是“造出来”的。 人类历史进程中,城市作为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一步步叠加式的累积而成,也随之积淀出不同城市的人文气息、文化底蕴,深圳则不然。 深圳长得太快了。40年前,深圳只是个大县城——前身宝安县面积2000平方千米、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79亿元,不到当时香港的1%。但40年后的…

    2024年 8月 10日
  • 水井坊:看着挺好的年中报,深挖有蹊跷

    文 / 九才  又到了年中的财报季,总体来看和往年差不多,喜忧参半。但是,具体到以前“YYDS”的白酒行业,我们看茅台等头部企业的表现应该就能感觉到,是忧大于喜。当然,也有乍看起来表现还可以的酒企,比如水井坊。 近日,水井坊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它也是A股今年中报季第一个交卷的上市白酒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水井坊营收17.19亿元…

    2024年 8月 6日
  • 狂推15款新产品,唐岩出山难救陌陌“中年危机”?

    文|Tech星球 陈桥辉 “壳儿,突然在App Store下架了,我的新社交空间没了”,一位壳儿APP的用户告诉Tech星球。 壳儿是陌陌旗下一款虚拟社交产品,主打“AI 绘图”和“动态捕捉”两大技术场景落地,产品上线之初,就吸引着Z世代的用户使用,这款产品曾被陌陌内部寄予厚望。 坐稳陌生人社交头把交椅的陌陌,一直想做一款更主流的产品。今年上半年,陌陌一口气…

    2023年 7月 8日
  • 深度诠释科技、越野、全球化优势 长城汽车六大品牌闪耀上海车展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开幕,长城汽车以“科技长城 越野长城 世界长城”为主题参展,携旗下哈弗、魏牌新能源、坦克SUV、欧拉、长城炮、长城灵魂摩托六大品牌近40辆展车闪耀亮相。强大的产品矩阵、领先的智能科技、硬核的越野技术、创新的展台设计以及丰富的现场体验活动,全面展示了长城汽车在科技、越野和全球化等方面的精耕细…

    2025年 4月 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