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电器溢价109%并购亏损企业,是怎么盘算的?

小熊电器溢价109%并购亏损企业,是怎么盘算的?

文 / 九才 

并购是企业进行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但是,并购中也暗藏玄机,一步不慎,同样也可能让企业陷入窘境。

近期,一桩小家电领域的收购案尘埃落定,再次引发了外界关于并购的思考。此次并购的发起方是“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小熊电器,其并购的公司为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罗曼智能”),61.78%的股份,共耗资1.54亿元。

这家公司主营产品为个护小家电,具体包括电动牙刷、冲牙器等口腔护理电器,和无刷电吹风、无刷风梳等美发护理电器。并购的目的也很明显,小熊电器希望借此摆脱对厨电产品的依赖,开拓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熊电器溢价109%并购亏损企业,是怎么盘算的?

那么,这一收购之后,面对小家电领域日趋激烈的“内卷”,业绩增长放缓的小熊电器,能杀出一条活路?

01 溢价收购亏损企业,为什么?

此次并购,节点财经最关注的,就是溢价部分。

根据公告,罗曼智能的估值为2.5亿元,相较原值实现了1.3亿元的增值,增值率高达109.23%。如果罗曼智能的业绩够好,这样的估值也并非不可以,但关键在于,过去几年这家公司的表现并不理想。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和2023年,罗曼智能分别实现营收5.03亿元、5.0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750万元、-372万元。也就是说,罗曼智能去年还处于亏损状态。这样的业绩,溢价超过一倍,这让外界有些不解,这里就需要弄明白罗曼智能亏损的细节。

目前,罗曼智能主要是以ODM/OEM代工业务为主,2023年代工业务的收入占比为80%,其余为自主品牌业务。公司的代工客户来自日本、欧洲、美国、南美、中东地区等地,包括荷兰飞利浦、日本松下、日本雅萌、法国赛博等品牌商。

代工赚得大多是“苦力活”,赚大钱不容易,但想亏钱也有点难,而罗曼智能亏损的主要原因,就在其自主品牌业务,拖累了整个公司的业绩表现。根据协议,并购交割完成后,罗曼智能将在3月内剥离亏损的自主品牌业务,之后其经营业绩有望得到改善。    

双方还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转让方承诺,2024年至2026年,罗曼智能年度目标净利润将不低于1500万元、2500万元、40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8000万元。

如果后续罗曼智能累计实际净利润低于6400万元,则重新计算对价,后差额由转让方(罗曼智能)进行股权补偿;若高于9600万元,则差额由受让方(小熊电器)进行2000万元以内的现金补偿。

根据对赌协议,节点财经算了一下,罗曼智能在此后三年不仅要扭亏为盈,每年净利润的增幅都不能低于60%。对于一家主要以代工业务为主的公司来说,要实现这样的增长速度并不容易。当然,如果并入小熊电器之后,在上市公司的整合下,也有可能成功完成对赌。

并购最终的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小熊电器自身的实力。

02 小熊电器,进入瓶颈期

小熊电器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小熊电器最为人熟知的产品,应该就是酸奶机、养生壶或电炖盅等厨房小家电。很长一段时间,养生壶、电炖盅成为小熊电器的品牌符号,多款产品曾爆火出圈,给公司积攒了不少的人气。    

小熊电器溢价109%并购亏损企业,是怎么盘算的?

但是,随着厨房小家电整个行业的增长放缓,小熊电器的增长也遇到了瓶颈。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3年厨房小家电整体零售额同比下降9.6%,零售量同比下降1.8%,且今年第一季度情况并未改善。

这种情况,在小熊电器的业绩报表中有了直接的体现。2023年财报显示,小熊电器的营业收入为47.12亿,同比增长14.4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2亿,同比增长5.61%。这是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的态势,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其业绩趋势更为清晰。

2024年一季度,小熊电器实现营收11.94亿元,同比增长-4.58%;扣非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24.26%。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开始寻找新的市场,为公司发展寻找增量,小熊电器此次并购,也有着这个层面的考虑,因为罗曼智能的代工客户,大多都是海外品牌,有利于公司出海业务的推进。

但是,节点财经认为,厨房小家电行业普遍技术门槛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当整个市场增长放缓后,伴随着增量消失,内卷加剧,其结果很可能就是淘汰掉技术实力不强、产品品牌力不足的企业,最终走向“马太效应”。    

所以,对于小熊电器来说,收购一家主做代工业务的罗曼智能还不够,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重营销、轻研发的老路上及时转身。当然,任何事物都有路径依赖,转向并非易事。

03 重营销、轻研发,未来恐难持续

说小熊电器“重营销、轻研发”,并不是节点财经随口一说,而是有着明确的数据来源。

从财报上看,2023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达到新高,为8.84亿元,同比增长21.12%。反观研发费用,仅为1.43亿元,同比增长仅3.93%。

拉长时间线,我们对比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的复合增长率可以发现,从2021年至2023年,小熊电器的销售费用复合增长率高达16.93%,而研发费用的复合增长率只有3.23%。

小熊电器溢价109%并购亏损企业,是怎么盘算的?

无论是金额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可以看出小熊电器整体上重营销、轻研发的特点。在互联网红利期,大手笔投入营销,对公司业绩确实可以起到很强的拉升作用。但是,风口总会过去,红利也会消失,持续加大对营销的投入,总会遇到天花板。

据奥维云网所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国内厨房小家电行业的线上销售占比已经超过75%,零售额约为422亿元,与2022年相比下滑超过10%。这一数据说明,线上的互联网红利已经退潮,而整个厨房小家电行业的红利期也正在消散。

靠砸钱搞营销就可以拉动业绩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而伴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轻视研发的后果也正在显现,最明显的标准就是产品质量问题。

2021年5月,小熊电器的一款安抚奶嘴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被上海市监局质检为不合格;12月,浙江市场监管局公示显示,小熊电器生产的一款料理机也存在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今年年初曾说:“美的小家电业务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不仅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小家电强手都在积极开拓市场,增量放缓的情况下,小家电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相比之下,节点财经认为,小熊电器在品牌认知度和市场竞争方面仍有所不足,对营销过于依赖,特别是在研发上深耕不够,没有打造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随着电商时代的改变,靠营销来吸引用户拉升业绩的成本正逐年提升。如果没有技术和产品上的持续创新,未来业绩恐面临困局,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只是敲了一下警钟。    

所以,此次收购之后,小熊电器要做的仍然很多,业绩能否扭转放缓的颓势,需要更多的时间等待。

*题图由AI生成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7月 29日 22:01
下一篇 2024年 7月 30日 23:38

相关推荐

  • 面板行业透露回暖信号,A股市场买TCL科技还是京东方?

    投资龙头,一定是开启这次周期的关键密匙。

    2023年 3月 6日
  • 千亿富豪徐航李西廷出手并购惠泰医疗,为何被质疑“买亏了”?

    文|雷达财经 肖洒 编辑 | 深海 深圳富豪徐航,和他的老搭档李西廷又出手了。 近日,市值3200亿元的迈瑞医疗宣布,拟通过“协议转让+原实控人放弃表决权”的方式,实现对科创板上市医疗器械公司惠泰医疗控制权的收购。 本次交易完成后,惠泰医疗控股股东拟变更为迈瑞医疗全资子公司深迈控,实际控制人拟变更为李西廷和徐航。 至此,这两位合伙创业、共同发财的迈瑞医疗实控…

    上市公司 2024年 2月 2日
  • 赚“辛苦钱”的快递生意,为何不受资本待见?

    文|奇偶派 近两个月来,物流快递行业可谓是波澜不断,并购、IPO、开拓业务线等事件频频发生。 5月12日,顺丰控股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丰网控股与深圳极兔供应链有限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丰网控股拟以11.83亿元,转让深圳市丰网信息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丰网控股不再持有丰网信息股权。 本次顺丰剥离丰网后,可以更聚焦国内中高端快递、国际快递、全球供应链…

    2023年 7月 19日
  • 丸美生物,如何面对护肤品市场的世界变局?

    文 / 三生  来源 / 节点财经  当你和你闺蜜还在讨论”玻色因”和”胜肽”谁更抗老时,在消费者看不到的背后,整个中国护肤品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变革。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化妆品零售额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2024年1—12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但…

    2025年 2月 20日
  • 读《巴芒演义》,看东升西落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愚老头,在雪球设有同名个人专栏。 在经济学这个领域,有这么一句话,“在整个主流经济学领域,只有经济史是真正谈得上有科学性的部分。” 这句话最近几年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宋鸿兵《货币战争》的评价。最早这本书大家是当小说看的,随即2015、2016年左右这本书迎来了众多经济和…

    2025年 5月 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