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要讲超越“特斯拉”的新故事了

文|伯虎财经  安晓

SU7上市后,小米发布了一份漂亮的一季报。

营收好于此前市场预期734亿元,达到755亿元,同比增长 27%;净利润则创下单季新高,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100.8%。

但小米股价并未涨势如虹,反倒接连几日出现滑坡。

财报后,小米股价累跌7.32%,29日的收盘价为18.3港元/股,市值4566.84亿港元。

雷军,要讲超越“特斯拉”的新故事了

实际上,受小米su7汽车的利好,小米股价从去年一路下探到今年快速增长回升了不少。3月12日小米su7官宣初,小米股价就飙升11.34%,近两个月最高股价回到20港元。

本次财报后的回落,市场认为是在受今年汽车利好消息助高股价后的价值回调。

不过,汽车业务注定是小米今年最大的看点,也将成为小米第二增长业务。业内推测,“在受到手机主业稳步增长及汽车新业务助推之下,小米市值极可能重回5000亿港元。”

01 一季报完美收官

一季报中,小米有三大亮点:

1、主营智能手机业务回暖;

2、第二大IoT业务也迎来价值释放,达到两位数增长;

3、汽车新业务进入全国前十,有望成为二季报中新增长引擎。

小米收入来源主要是智能手机、IoT 和互联网服务这三大业务,一季度分别占比为61.6%、27%、10.7%。

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机营收同比增长了32.9%,达到465亿元;出货量达到4060万台,同比增长33.7%,去年同期仅同比增长9.8%。但去年全球手机行业都处于低谷期,出货量同比下降了3.2%,所需的芯片成本普遍涨价,如台积电曾计划2023年将价格上调6%。

手机制造成本普遍上涨情况之下,小米智能机业务能取得双位数增长已属不易。

一方面是高端战略的成功。本季度,小米手机出货均价虽然同比下滑0.5%至1145元,但环比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上涨,再次回到了1100元上方,这显示旗舰机型的表现确实不错。在此带动下,该部分毛利达到68.8亿元,同比增加 74.9%;毛利率则为14.8%,同比上升3.6pct。

另一方面是全球化的推动。作为全球化最成功的国产手机厂商,小米的全球份额一直稳居前三。一季度,小米援引Canalys数据称,公司在中东、拉美、东南亚和非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为20.9%、15.3%、16.5%和10.6%,同比均实现增长。

第二点,本季度小米IoT业务营收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了21%。

IOT业务的增长主力来自两个,一个是平板,一个是大家电。具体来看,其中平板业务同比增长70.5%,智能大家电业务同比增长46%。后者不用多说,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市场,前者则是小米提高了对平板的重视程度。

IoT业务毛利也达到40.5 亿元,同比增长52.9%;毛利率为19.9%,同比增长4.2pct,也同样是由于平板及可穿戴等产品毛利率及占比提升所致。

自2013年小米布局IoT开始,十多年时间小米形成了自身独特的“AI+IoT”生态链打法。今年小米SU7上线,更是将汽车也接入该生态链中推出了全新“人家车”全生态闭环。

电话会议上,小米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是传统汽车行业与消费类电子的大融合,融合之后我们的消费类电子也有许多经验、技术、产品甚至供应链是可以做协同。比如,小米消费类电子上车的这些生态链产品其实还处在开始阶段,后期还有非常大发展空间。”

可预测,“人车家”全协同打通,未来小米将构建出一个更智能便利的生态系统了。

再说到第三点汽车新业务,虽然未计入小米本季度业绩,但目前周交付量数据已挤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业销量前十。

官方数据,3月28日,小米汽车发布4分钟大定破1万,7分钟破2万,27分钟大定破5万,雷军还官宣,“小米汽车SU7上市一天后大定数量突破了88898辆。”开售交付火爆,如今依旧是脱销情况,据最新终端销量显示,5月第二周小米汽车交付量为0.11万辆,在新势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0。

雷军还预期,“今年内小米汽车至少交付10万台,冲刺12万台。”

若都按照小米su7的21.59万元指导价,保守估计10万辆交付量收入约215.9亿元,接近一季度小米IoT业务的收入。

综上可见,小米边界正从智能硬件向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跨界扩张,营收也开始多条腿走路。根据财报,小米的现金储备较为充足,一季度现金储备同比增长34.7%至1273亿元,远远好过造车新势力同行们。

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小米重点打出了“人家车”全生态的转型牌,到底稳不稳?

02 超越苹果,超越特斯拉?

十年前,雷军夸下海口要超越苹果。

去年底,小米实现了雷军这个目标,起码在国内手机领域上(新机激活口径)。

2023年12月中国手机市场排名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达到2108.17万台,同比增长2.2%。其中小米超越苹果,以16.5%的市场份额登顶中国第一,同比增长25.8%;苹果则以15.9%排名第二,同比大跌17.7%。

十年后,雷军的新野心是超越特斯拉。

雷军去年说过,“未来我的精力投入,至少1/4时间用在手机研发业务中,1/4关注集团运营和管理,1/2时间用在汽车业务上。”公司计划明年生产的SUV新车也类似于特斯拉Model Y。

现在小米构建“人家车”生态闭环,塑造的是一个未来的形象,以后可以通过生态链接万物,做一切终端链接软件的生意,把企业从硬件制造的赛道切换到科技,这是造车带来的想象力。

靠着拿捏住性价比,小米一度从中关村打到华强北,没有对手。但随着市场进入成熟期,不仅“性价比”成为了高端的阻碍,行业竞争的维度也被倒向了芯片和系统这两根独木桥。

在芯片领域,小米和其他安卓同行(华为除外)一样,没能拿出自研的Soc芯片。新推出的小米澎湃OS虽然是基于AOSP 以及自研Xiaomi Vela OS融合后,对底层架构“彻底重写”的操作系统。但近期由于卡顿、死机等问题被投诉严重。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IoT业务。黑猫投诉上,小米投诉量达134454条,大部分内容是对小米MIUI或是智能硬件技术上的投诉,内容包括“MIUI恶意扣费”“摄像头乱扣费”“智能冰箱故障不制冷”“小米洗地机质量问题”等。

回到汽车业务。

小米汽车造势和手机一样强,但费用也高。

本季度,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55亿元,同比增长33.6%。公司称,“主要系宣传与广告开支以及物流开支增加所致。”其中,小米宣传与广告开支为21亿元,同比增长66.5%,占营收比例约为2.8%。

同时从汽车本身来说。一方面,整车业务复杂,即便是新能源汽车大大简化了结构,零部件也超过1万个,这也注定即便打了一个开门红,小米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包括但是不限于产能、产品规划等。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竞争高度白热化,营销战、杀到红眼,高管们纷纷下场直播,亏钱卖车成为了行业常态,短期内指望新能源汽车挣钱注定是一个奢望。

华泰证券预计,2024-2026年,小米汽车相关业务收入将依次达到240亿元、480亿元和72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6%和7%。也就是说,该机构看好小米汽车未来三年的成长性,但何时盈利仍未可知。

03 结语

总的来看,小米今年一季报有漂亮的开局,但接下来能否给投资者们讲述一个漂亮的汽车第二增长的新故事,还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这个新故事,或许能助推小米重回5000亿大关,

但要破万亿怕是不够,

毕竟,关于“人车价全生态”的故事,也才写了一半。

参考资料:

1、饶翔宇:小米一季度的三件事:招人、存钱和打广告

2、海豚投研:小米:手机回血,车爆火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6月 2日 21:18
下一篇 2024年 6月 3日 10:25

相关推荐

  • 最近有点烦的宝宝树,如何重回增长?

    文 / 三生  最近,母婴赛道的明星企业宝宝树“有点烦”。先是公司因为#员工周末不响应工作老板退群裁员#的热搜话题备受关注,甚至遭到网友抵制。 眼看着公司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宝宝树对事件进行了官方回应,声明称,王怀南作为宝宝树的创始人,目前并不参与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他的个人立场与集团无关。随后,王怀南也发布视频进行了澄清。 屋漏偏逢连夜雨。…

    2024年 12月 25日
  • 程虹接任良品铺子董事长,良品铺子高品质战略再夯实

    3月3日晚,良品铺子(603719.SH)发布公告称,原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因个人原因辞任,经董事会全票表决通过,由董事、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召集人程虹接任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职责。杨银芬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及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同时被授予“荣誉董事长”,以表彰其任职期间对公司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此次管理层迭代,也是公司进一步深化专业治理体系、强化战略执行效率的关…

    上市公司 2025年 3月 4日
  • 混元大模型为何让腾讯云大不一样?

    业内人士认为,混元大模型先在腾讯内部多个业务接入内测和应用检验后,再通过腾讯云对外开放的方式,其实用性、精确性、及用户体验都可能会优于其它大模型。

    2023年 9月 9日
  • 味千(中国)千店梦难圆,昔日餐饮首富跌下神坛

    文|雷达财经 莫恩盟  编|深海 在发布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预计不超过2000万元的盈利预警公告后,味千(中国)在8月5日遭遇资本市场的一记重击。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其实味千(中国)近几年的业绩并不是十分稳定。2019年至2022年期间,味千(中国)的营收基本保持一年增长、一年下跌的趋势;而其盈利情况则保持一年盈利、一年亏损的交替变动状态。 去年,味千…

    上市公司 2024年 8月 10日
  • 101亿,连连数字登陆港交所

    3月28日,连连数字(2598.HK)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跨境支付”概念的上市支付机构。 上市首日,连连数字开盘价为9.80港元/股,盘中股价最高为9.91港元/股,最低9.28港元/股。按照最新收盘价格计算,连连数字的总市值达到了101亿港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连连数字是中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广泛支付解决方案的数字科技公司之一…

    2024年 3月 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