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迷雾,车企还需要它吗?

激光雷达迷雾,车企还需要它吗?

撰文 / 天玑

车企对激光雷达的态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分裂过。

在2021年的NIO Day上,蔚来拿出了首款轿车ET7,ET7的前挡风玻璃和车顶之间有一个犄角,其中就安放着激光雷达。ET7亮相三个月后,小鹏发布了号称是“全球首款量产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的P5。最近上市的小米SU7的Pro版和MAX版也用到了激光雷达。

与此同时,也有车企在“抛弃”激光雷达。

去年11月,华为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正式上市,这款车只装配了一颗激光雷达,此前的华为智驾方案使用了三颗激光雷达。小鹏的最新车型“F57”,定位高于P7,预计也会取消激光雷达。

一直以来,智驾行业内有两条路线,激光雷达是其中一条,大部分车企都选择了这条路线。另一条路线是纯视觉,它不需要激光雷达,特斯拉是这种方案的代表,中国的极越也选择了这条路。

两种路线的竞争还没分出胜负,但激光雷达似乎已经走到了悬崖边。

火热和遇冷都是有原因的

2018 年 4 月,《科技日报》推出了“亟待 攻克的核心技术”系列专栏,列举了 35 项对于中国而言“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其中包括光刻机、芯片、重型燃气轮机等,激光雷达位列第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智能驾驶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层面,其中感知层面主要是各种传感器,激光雷达就属于这类产品,其他的传感器还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激光雷达有独特的优势,这是车企追捧它的主要原因。

激光雷达迷雾,车企还需要它吗?

具体来说,激光雷达是传感器领域的顶尖产品,它能让汽车看得远、看得清。

比如,在测距上,毫米波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可达200m,这个距离已经足够用了。但是,毫米波雷达的角度分辨能力较弱,无法分辨物体的细节,而且对金属的探测灵敏度远高于非金属材料,导致它在人、车混杂的场景下,对行人的探测效果不佳。

如果在L3级以上的场景中,只使用毫米波雷达当“眼睛”,智驾系统的可靠性没有保障。其他传统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一样,都没法提升在L3级以上智驾的可靠性。

此时,激光雷达的优势就显得尤为突出。它的角度分辨率更优,而且受环境光照影响小、无需深度学习算法、探测的距离也远,可直接获得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这些特点能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激光雷达被主机厂、Tier1视为实现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必备的传感器。L3为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分水岭,L4在绝大部分场景可自动驾驶,L5则是终极形态的完全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迷雾,车企还需要它吗?

目前,市面上基本所有布局城市NOA的车型都标配了激光雷达。如2024款小鹏G9的激光雷达版占比,高达80%。

既然激光雷达的优势这么突出,为什么还会遇冷?关于原因,市场有两个观点,但真正能站得住脚的只有一个。

市场上的第一个观点是,现在还无法确定两种路线谁才是最终形态,因此激光雷达可以被去掉。从特斯拉到极越、大疆,纯视觉路线阵营正在扩充,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这三家在感知层面,都有传感器之外的保命手段,那就是算法。

比如,特斯拉可以凭借多年积累的深度学习算法,为纯视觉方案赋能;极越则背靠百度的算法积累。

但是,即便是先行者特斯拉,也面临着较多的安全问题挑战。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其他主机厂或Tier1,如果All in纯视觉方案,风险比较大。

市场上的另一个观点是,激光雷达成本太高,导致车企开始调整策略,这个比较靠谱。一颗激光雷达的成本要五千元左右,而一颗毫米波雷达只需要1000元左右,摄像头的成本更低,只要几百元。单价高只是其一,其二是,即便智驾方案需要的激光雷达的数量远低于其他传感器,但激光雷达的成本还是最高的。

以小鹏G6为例,它采用了双激光雷达方案,这已经算是用激光雷达比较多的智驾方案了,但它的毫米波雷达数量是5颗,超声波雷达的数量是12颗,摄像头的数量也是12颗。

车企抛弃了激光雷达?

3月13日,激光雷达头部企业禾赛科技发布了2023年年报,这份年报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另一面。

在产品交付方面,公司去年共交付约22.21万台激光雷达,同比增长176.1%。在2023年第四季度,交付量约8.77万台,超过2022年全年总交付量。预计中国市场车载激光雷达去年的出货量约为71万台,同比增长约450%。

至少从出货量上来看,车企并没有放弃激光雷达。去年,市场上出现抛弃激光雷达的观点,原因除了它本身成本居高不下外,还与车企的技术路线、产品策略发生变化、以及激光雷达的产能有关。

上面说过,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感知层的关键零部件,而在去年,车企的智能驾驶策略发生了重大变化,那就是BEV+大模型上车。

激光雷达迷雾,车企还需要它吗?

2023年,华为、小鹏都把大模型融入到了智能驾驶中。这其实是效仿特斯拉。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将算法由原来的2D+CNN升级为BEV+Transform(开源大模型)。

BEV全称是Bird’s Eye View(鸟瞰视角),是一种将三维环境信息投影到二维平面的方法,以俯视视角展示环境当中的物体和地形。Transformer是一种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优势是可实现全局理解的特征提取,增强模型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BEV+Transformer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算法,而不是堆硬件,提升智能驾驶的感知和泛化能力。

在感知层面,BEV可以统一视角,将激光雷达、雷达和相机等多个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融合到同一平面上,提供全局视角,并消除数据之间的遮挡和重叠问题,提高物体检测和跟踪的精度。

至于泛化能力,Transformer模型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第一个是让智能驾驶摆脱机械式学习,学会归纳总结,第二个是寻找2D图像与3D点云的关联,这能让智能驾驶降低对感知硬件的要求。在华为的ADS2.0中,只需要一颗激光雷达,配合BEV+Transformer,就能实现“遥遥领先”的效果。

在产品上,现在具备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车型,基本都在25万以上。以华为为例,阿维塔11千里智驾款是所有搭载华为ADS 2.0高阶智驾功能车型中,最具性价比的,它的入门门槛就是25万元。余承东近日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也提到了高阶智驾的成本问题,他直言现阶段成本比较高,华为的高阶智驾方案只能应用到30万元以上的车型中。

除了成本原因外,技术进步也是车企“抛弃”激光雷达的原因之一。

大疆的城区领航方案,感知层不需要激光雷达,已经有10万元级别的车型搭载了大疆的方案。据大疆车载总监谢阗地透露,到2024年年底之前,将有超过20款车型将搭载大疆车载的智驾产品,这标志着公司的战略方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禾赛科技的合作伙伴也不少,目前它已获得来自16家主机厂和Tier-1超60款车型的激光雷达量产定点。

可见车企逐渐“抛弃激光雷达”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这又有了另一个问题,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激光雷达会不会真的被抛弃?

通过产业链企业的业绩,我们可以了解下行业的现状。

激光雷达产业链可以分为三部分,上游是光学和电子元器件,中游是激光雷达产品,下游是应用场景。

产业中游的主要玩家有三个,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已经上市了,它们都没盈利。其中,禾赛科技去年的净亏损同比扩大近六成,为4.76亿元,速腾聚创去年亏损了4.34亿元。

相比中游的企业,上游的企业更容易盈利,比如已经上市的长光华芯、炬光科技,盈利规模都在亿元级别。

在应用场景中,汽车只是其中之一,军事、测绘、服务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也有激光雷达的需求。因此,禾赛们的出路,除了继续降本、提高性能,换取主机厂、Tier-1提升采购量外,还可以通过扩展其他领域来生存。

方向一是把激光雷达应用到汽车之外的领域,比如无人配送,美团、京东都在探索该领域,目前禾赛科技已经和这两家公司展开了合作。禾赛科技还开辟了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包括扫地机器人、生产型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等。

方向二是扩展其他产品,目前禾赛科技的产品分为两类,其一是激光雷达,其二是激光气体传感器。激光气体传感器业务由禾赛科技的全资子公司Oxigraf Inc负责,规模约为禾赛营收的30%。

总的来看,汽车智能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能让汽车实现智能化的手段非常多,激光雷达只是其中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激光雷达的对手会越来越强,但通过扩展其他应用场景,激光雷达仍大有可为。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3月 29日 20:56
下一篇 2024年 3月 30日 11:13

相关推荐

  • 28日见?小米汽车微信公众号发文,可预约直播

    节点AUTO获悉,目前小米汽车官方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其中的第一条推文显示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将在本月28日下午两点举行,届时小米汽车视频号将进行全程直播,现在可预约直播。 上个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六批)拟发布公告。其中,小米汽车位列其中,企业名称显…

    2023年 12月 25日
  • 2024,蔚小理发力下沉

    撰文 / 天玑 蔚小理都公布了2023年的成绩,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它们的表现,那就是变得更成熟。 蔚小理都想下沉 最近,蔚来创始人李斌在直播时透露了蔚来第二品牌的名字,这个品牌的定位是20万元市场,这个区间对应的市场规模,要比蔚来现有的市场空间大得多。 李斌在直播时透露,蔚来第二品牌的名字,不是外界一直流传的“阿尔卑斯”,而是“乐道”,取“阖家欢乐,持家有道…

    2024年 3月 25日
  • 蔚来汽车发布三季报,营收创新高,亏损下降

    节点AUTO获悉,蔚来汽车于12月5日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蔚来三季度的营收创下新高,达到190.7亿元,同比增长46.6%,同时,三季度的净亏损为45.5亿元,环比下降了24.8%。蔚来目前拥有的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长期定期存款规模为452亿元,按照三季度的亏损节奏,还能支撑1.5-2年。 三季度的营收能创下新高,主…

    2023年 12月 6日
  • 韩国首辆深夜自动驾驶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近日,韩国首辆深夜自动驾驶公交车在首尔市内正式投入运营,运营初期民众可以免费乘坐。从明年上半年开始,首尔市计划实施收费运营深夜自动驾驶公交车,并且进一步延长行驶路线。截至目前,首尔市自动驾驶汽车、公交车等的可运营范围区域已扩大到江南、汝矣岛等6个地区,累计行驶距离共计17.7万多公里,载客人数达5.5万人次。

    上市公司 2023年 12月 11日
  • 理想L7事故惹争议,A、B柱完全断裂,网友发问:质量不过关?

    12月25日晚,广东清远交警通报“理想L7事故”最新情况:事故造成小汽车驾驶员及一名乘客死亡,另一名乘客受伤。这起事故发生在12月21日晚,一辆粤牌的理想L7车顶被掀开,A、B柱完全断裂,主驾驶司机被衣服盖住上半身和头部,疑似已经去世。 12月22日,理想汽车官方发文回应称:碰撞事故发生时,车辆触发车载紧急报警呼叫系统,在多次呼叫用户无反馈后,工作人员第一时…

    2023年 12月 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