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超出预期,百融云创官宣加强回购

财报超出预期,百融云创官宣加强回购

“聪明的钱应该流向价值洼地。”——这是股神沃伦·巴菲特先生的投资箴言。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寻找价值被低估的明日之星如同浪里淘沙。但普世的办法仍然有用,那就是回归基本面本身。

3月25日晚,一站式服务的AI科技领航者百融云创(百融云-W,6608.HK)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公告(以下简称“年报”),不出意外,营收净利指标继续维持高增长态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考虑因收购的商誉减值产生的账面亏损,2023年该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已经高达4.36亿元(人民币,下同),超出市场预期。

与财报同时放送的还有2024年的回购计划,此前百融云创从未披露过全年回购计划,此番是上市以来的首次披露。公告显示,今年全年的回购安排仍然保持高位,且规模超出去年。

硬币的正面:高增长持续

从财务表现来看,百融云创2023年的业绩指标继续刷新上市以来新高。年报称,公司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期内营业收入26.81亿元,同比增长31%;经调整后净利润达3.7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率14%。

而除了营收、利润两大核心指标保持高质量增长之外,该公司的毛利、毛利率水平表现更加优异,年报显示,2023年百融云创的毛利达19.55亿元,毛利率水平进一步上移至73%的高位。

从年报的宏观指标来看,百融云创的“AI赚钱效应”不减,盈利质量保持一如既往的高标准水平。

进一步拆解细分业务来看,百融云创的基石业务MaaS(模型即服务)在2023年收入达8.91亿元,同比增长17%。核心客户留存率提升至99%;核心客户数提升至213家;核心客户平均收入提升至350万元;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7%。

以AIGC驱动的第二增长曲线——BaaS(业务即服务)在去年收入17.90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金融行业云收入11.85亿元,同比增长59%,撮合资产交易规模531.30亿元,同比增长93%;保险行业云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10%,总保费规模33.30亿元,同比增长56%。

此外,百融云创在AI大模型领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为后续业绩表现创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结合年报以及业绩发布会来看,未来几年,由AI大模型产生的辐射效应有望构成其新的利润支柱。

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百融云创CFO郑威也表示,“百融云创在去年下半年持续开展创新型业务,这些前置投入会在后续进行价值释放。”

截至目前,百融云创已经发布两个大模型,包括适用于垂直行业场景的BR-LLM和适用于自动编程的BR-Coder。百融云创表示,公司已经将AI软件栈与开发工具栈进行深度整合,搭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大模型全栈开发体系,覆盖从模型预训练、微调、对齐到部署工程优化等环节,功能涵盖智能语音交互、代码生成、搜索增强等。

所以后续百融云创的业绩看点有二,一是大模型对于MaaS+BaaS基本盘的护航力度;其二,借助大模型的稳定基座,通过Copilot、Agent等模式将AI技术植入更多垂直场景带来的业绩增量。

根据业绩发布会的介绍,目前百融云创内部已经实现全面Copilot化,公司目前开发岗位中的自动生成代码渗透率提升至10%;ORCA-AutoML自动学习协助数据分析岗位将建模时间缩短了30%。

硬币的背面:AI长期主义

资料显示,百融云创成立于2014年3月,于2021年3月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作为以科技立身的企业,百融云创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运用AI技术赋能垂直行业数智化发展,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很多人认为,金融业客户是百融云创的护城河。该公司确实以“AI+金融”起跑,并迅速实现对于绝大多数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覆盖。但是,近几年,百融云创已经展现出了强劲的展业能力,客群在向出行、电商、物流等领域扩围。

其实细究下来,真正构成百融云创护城河的是其与垂直行业建立的高粘性,能够提供高度确定性的AI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一壁垒建立的根基有其坚固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行业洞察,更为重要的是其一以贯之的坚定AI长期主义战略。

而其自上市以来一直开展的常态化回购动作也是其长期主义战略的一项体现。根据公告,百融云创称,董事会已批准公司将在2024年不时在公开市场购回总金额不超过2.5亿港元股份。再结合年报来看,其已经在2023年开展2.2亿港元股份购回,合计购回的B类股份额达2073万股。上市至今,百融云创已累计回购4.95亿港元B类股份。

股票回购通常被视为公司管理层将其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押注给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股票数量从而提升每股收益和股价。

再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截至目前,百融云创拥有超过40亿元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类似金融资产,充裕的现金流支撑其通过回购长远提高股东价值。

而面对当前价值严重被低估的现状,多家券商机构发布报告授予百融云创“买入”或者“增持”评级。国泰君安报告认为,伴随行业红利的继续释放叠加AI技术促商业模式升级,预计百融云创未来四年营收和净利润额均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4年 3月 27日 11:08
下一篇 2024年 3月 27日 12:06

相关推荐

  • 雷佳音、刘宇宁、张艺兴加盟助阵 京东11.11八大惊喜日火爆来袭

    10月14日,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在京举行。活动现场,京东11.11交出首份成绩单。自10月9日京东11.11全面开启以来,在现货开卖、官方直降等举措下,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持续高涨。央视市场研究(CTR) 星汉移动用户分析系统数据显示,10月9日至10日,京东AP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47.6%,增速位居行业首位。诸多品类实现销售爆发,截至14日中午12时,…

    2025年 10月 14日
  • 这个夏天,雪糕市场“静悄悄”

    文|潮汐商业评论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冰柜里不同花样的雪糕品牌挺多,价格也还算适中,但到底买哪个确实还挺纠结的。”看着便利店冰柜里的冰淇淋Lisa纠结道。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夏至已过,但雪糕市场却一片静悄悄,不仅没有网红冰淇淋的出现,话题度也少了许多,好不容易登上热搜,主角却是汽车。这也是Lisa在众多“陌生”的冰淇淋中,挑不出一个新品冰淇淋的原因——没有…

  • vivo X200 Ultra和vivo X200s正式发布,颠覆性革新重塑用户体验

    2025年4月21日,vivo新一代旗舰机vivo X200 Ultra、vivo X200s正式发布。通过蓝科技矩阵的深度赋能,两款手机以影像能力升级为核心,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实现性能、生态互联新突破,重新定义了高端智能手机体验标准。 自2024年10月旗舰机集中发布直到今年3月30日,vivo X200 Pro(含X200 Pro mini)在国内高端旗…

    2025年 4月 21日
  • 新势力销量追踪:问界继续领先,高合出局,哪吒迎大考

    撰文 / 天玑 2月原本是车市的淡季,但今年的2月是例外,比亚迪带头降价,其他车企跟进,把新能源市场挂上了热搜。价格战持续加码后,市场都在担心,根基尚浅的新势力会受到多大影响? 从销量上来看,有些新势力确实受到了冲击,但有些新势力则相反。 问界继续夺冠 由于比亚迪掀起的价格战集中在大众市场,定位高端市场的新势力,并非受到太多影响,AITO问界的销量甚至在持续…

    2024年 3月 11日
  • 产业投资迎来黄金时代?

    在当前国产制造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CVC的崛起有着时代推动,能够在当前抓住机会的产业,在应对波动的市场周期时,也握住了更大的确定性。

    2023年 2月 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