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免税店的中产,点开拼多多

 文|巨潮 老鱼儿

编辑|杨旭然

2023年,公认的中产阶层消费力下滑的一年。

作为低价消费标杆的拼多多,2023年业绩则继续高歌猛进。根据财报,其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899亿元,同比上一财年同期的552亿元,增长63%。

经济的凛冽,像刀一样砍到了经济基础上下浮动的中产阶层,逼着更多人点进了拼多多。

不过在消费天平的另一端,中产阶层消费升级的代表,在各大机场开设奢侈品免税店的中国中免,也许会有些不同看法。

10月26日晚,中国中免披露了2023年三季报。和疲软的股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告显示中国中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9.79亿元,同比增长27.87%;归母净利润为13.41亿元,同比增长94.22%。

前三季度,中免实现了营业收入共计508.37亿元,同比增长29.14%;归母净利润为52.06亿元,同比增长12.49%。当然,这其中有2022年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原因。

作为中产阶层消费的风向标之一的中国中免,似乎正在使出浑身解数,向中产阶层的消费向下走“say no”。

从股价表现上看,消费升级所代表的中国中免,与低价消费的代表拼多多相去甚远。但从中免的经营数据上看,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韧性,即便在寒冬中也有所体现。中国中免与拼多多的对比颇具代表性,中产阶层的消费究竟是向上走与向下走,在资本市场的股价表现里,最终形成了清晰的对比。

01、中免,力挽狂澜了吗?

客流红利仍在。

纵观中免的业绩,有过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百业停摆的2020年、2021年,中免反而都出现过较为高速的增长。

其实理由也很正常,当时情况下,出国几乎成了不太可能的事情,以往在国外免税店消费的客流全部回流国内——特别是海南离岛免税。中免吃到了一些红利。

2023年,这份客流红利仍在继续。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10月24新闻发布会的信息,2023年前三季度出入境人员1.23亿人次,同比增长454.4%,但仅达到2019年同期的73%。

2023年,中国人不爱出去买买买了,这是许多国家都感同身受的共识。为了刺激中国游客,泰国在今年中国国庆假期之前实行了对中国的免签政策。泰国首相还率领副首相、国家旅游局长,外交部、内政部移民局等各个单位的文武百官,亲赴机场,以最高的礼遇欢迎首批免签入境的中国游客。

但10月2日—8日,中国赴泰游客反而比节前一周减少了29.47%。

根据世界免税业协会口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体规模超1800亿元,其中超1000亿元发生在韩国,约800亿元发生在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

但是据韩国免税业协会披露的数据,8月份韩国国内免税店销售总额为1.14万亿韩元(约合62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27.6%,与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8月相比减少一半。

国外买的少了,国内买的则多了一些。

走出免税店的中产,点开拼多多

世界免税业协会口径数据显示,2019年国人在境内的免税消费仅约500亿元。但只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仅中免一家的营业收入就已经超过500亿这个数字。

除了大环境因素,中免自身的努力也到不少作用。在其三季度报告中公司指出,业绩回升有四大原因:

一是持续深耕离岛免税市场。

二是调整优化品类结构。

三是强化采购和库存管理。

四是精细化会员运营。

这些原因中,不乏降价促销、加大宣传等因素。这样薄利多销的行为,从而带动了人均购物金额的降低。2019年—2022年,海南离岛免税人均购物金额从3724元增8262元,进入2023年以来,该指标呈下降趋势。

根据海口海关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额349.4亿元,同比增长28.6%;购物人次525万人次,增长56.3%。这样算下来,人均购物金额仅为6655元。

所以,中免一家公司业绩回暖,并不代表中产阶层都摆脱了消费上的困扰。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各家免税概念股完全不感冒。

走出免税店的中产,点开拼多多

中国中免股价表现(2023年1月至今)

比如2020年6月,在成为第八家持有免税牌照公司之后,王府井股价短短一个月内从25元涨超过70元,市值从百亿元突破500亿元。但很快随着免税概念股热度的消退,王府井的股价被腰斩,并逐步回落到20元/股左右。今年半年报中首次公布免税品类销售额的利好,也没有让股价有所表现。

今年以来,王府井股价已经跌超30%以上。此外,海南机场跌超20%。哪怕是业绩回暖的中国中免,全年股价也已经大跌超过55%。

02、拼多多,暴露了谁

和免税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拼多多。

今年以来,拼多多的市值已经增长了超过30%。

走出免税店的中产,点开拼多多

拼多多股价表现(自2023年1月至今)

根据拼多多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拼多多营收达522.81亿元,同比增长66%。

财报显示,拼多多第二季度运营利润达127.19亿元,同比增长46%。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31.08亿元,同比增长47%。

这样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仅看二季度:

阿里巴巴营收2341.6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为330亿元,同比增长63%;

京东集团营收2879亿元,同比增长7.6%;净利润86亿元,同比增长32%;

腾讯实现营收1492.08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375.48亿元,同比增长33%;

百度实现营收341亿元,同比增长15%;归属百度的净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44%;

美团实现营收680亿元,同比增长33.4%;经营利润为47.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不知不觉之间,拼多多不仅业绩增速一马当先,而且净利润的绝对值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和腾讯。

市值方面,拼多多已经超过了2/3个阿里,而如果阿里剥离云计算,蚂蚁等非电商业务,其市值将很有可能低于拼多多。

这样的急速超车,中产阶层贡献不少。

几年前,有关“拼多多杀进五环内”的话题风靡一时,许多白领还为此争论。如今,不少白领早已学会在拼多多上乐此不疲。

吴晓波频道发布的《2022新中产白皮书》中提到,2022年,新中产在拼多多上的活跃渗透率达到58.4%,较2021年同期增长8.5%,且增幅明显高于其他移动购物APP。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低价武器在经济低迷时的威力已经愈显强大。

财报显示,拼多多在二季度有618大促的情况下,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75亿元,占总收入比重33%,甚至比一季度的43%还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说明拼多多的补贴力度并未提高,但显然靠着一贯的低价优势,成为最大赢家。

走出免税店的中产,点开拼多多

显然是看清楚了低价策略的竞争力所在,2023年成了几乎所有电商主打低价的一年:

刘强东重新强调“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于是京东重提“多快好省”,推出百亿补贴;

阿里曾经战略性偏向更高端的天猫店,但是今年年初提出将“价格力”战略目标;

快手电商将“低价好物”作为快手信任电商的经营风向标。

当然会有人感慨,中产阶层辛辛苦苦几十年,如今一夜回到解放前,只能靠拼多多买便宜货度日,难免是一种悲哀。

显然,这是有些狭隘的看法。

03、挤水分≠消费降级

先挤出自家商品里的水。

无论是中免的恢复性增长,还是拼多多的持续性增长,都无法简单证明中产的消费是在升级还是降级。

就像黄峥所说的,“你说的消费升级,是让上海人过巴黎人的生活,我说的消费升级是某个镇的老百姓能够买到便宜的厕所纸。”

中免虽然价格贵,也会打折促销卖些小物件。拼多多虽然便宜,但也有茅台飞天,也有“遥遥领先”的华为手机。

重点不在于那些最便宜和最贵的商品,而在于那些在中间上不上、下不下的商品——它们可以被称之为中国中产阶层生活消费中真正的“水分”。

比如说戴森。无论是戴森吹风机还是吸尘吸,都是当之无愧的中产阶层必备装备之一。

2015、2016两年,戴森中国市场营收增速都超过200%。2018年,戴森在中国的营收达到了总体的一半,超过百亿。2020年,根据京东电吹风热卖榜单显示,综合销量与销售额计算,戴森HD03吹风机排名第一位,近15日共计售出1万件。在小功率吸尘器榜单上,戴森更是屠榜一样的存在,在前5名当中总共占了4个位置。

但是今年,根据鲸参谋电商数据发布的京东618预售数据,电吹风品类在京东累计预售量达到19万件,TOP10品牌戴森仅排名第四。

不是戴森变差了,而是有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把吹风机的价格打了下去。前几名的米家(28.3%)、徕芬(28%)、松下(20.4%)无一不是价格更优的产品。

还有一个案例是次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样靠提价来提振业绩,而是普遍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古井贡酒52度500ml装年份原浆古20官网价格999元,但终端市场售价在550元-700元。习酒主打的产品君品习酒建议零售价为1498元/瓶,而终端平台售价860-1000不等。

类似的案例还有各类轻奢箱包、化妆品、香烟、钻石等等。

那么,这些可以而且应该被“挤水分”的商品,在哪个平台卖得更多,是中免,还是拼多多?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04、写在最后

商品的价值包含使用价值和品牌价值。以往的中产阶层,经历过一场燥热的消费主义“培训”,其主旨就是无限放大商品的品牌价值,让消费者不断为了品牌溢价买单,而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现在历经疫情的洗礼,消费市场浮华散去。与其说中产阶层在经历消费降级,不如说大家正在经历消费观念的修正。

中国制造作为平替逐渐登上消费舞台,越来越多地替代进口商品和海外品牌。90分的戴森吹风机,是否能比80分的徕芬值得中产阶层多付几倍的价格?大城市白领们喝的二十九元星巴克,究竟能比九块九的瑞幸多出几分幸福感?

这些关于品牌商品区别度问题,都可以汇总成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在实用主义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谓的“品牌”到底价值几何?

关于这个疑问,人们在经济不那么如意的当下做出了重新的回答。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11月 3日 08:26
下一篇 2023年 11月 3日 08:27

相关推荐

  • 两亿潜望式长焦要来了?超大杯!vivoX100Pro+配置疑曝光

    12月25日,据说是来自VIVO X100 Pro+的影像参数在网上被曝光出来,引起外界关注。 今年11月,vivo X100/ Pro 手机正式发布,当时被视为超大杯机型 X100 Pro + 并没有一同亮相。当时,Pro版本的主摄像头直接采用了1英寸IMX989传感器大底,还有1颗可以拍摄太阳的5000万像素APO超级长焦摄像头以及1颗5000万像素超广…

    2023年 12月 25日
  • 业绩面面观:民生银行的进步与不足

    文 / 五洲 赶在财报披露前夕,民生银行完成了密集的人事变革。 3月12日,民生银行公告称,聘任王晓永为行长,任职资格核准前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资料显示,王晓永生于1970年,曾在建设银行系统内供职近30年,担任过建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甘肃省分行副行长、重庆市分行行长、建行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建行四川省分行行长等职务。 图源 : 民生银行公告 …

    2024年 4月 17日
  • 新能源车企的2025年,从「抛弃」自己的身份开始

    文 / 三生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刚刚过去的2024年非常值得纪念。经过这一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首度突破1000万辆。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2024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数据,去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089.8万辆,同比增长40.7%。 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各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布的…

    2025年 1月 18日
  • 培育“新”动力 首届全球天使祝融峰会在衡阳举行

    峰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人民网长沙1月12日电 创投大咖云集,重磅项目路演,无限商机涌动。1月10日至12日,首届全球天使祝融峰会在衡阳举行,百位天使联合汇的创投大咖们与衡阳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助力衡阳发展培育产业金融与科技创新等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衡阳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现代产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连续三年上榜…

    2025年 1月 13日
  • 本地生活竞争白热化,美团组织架构再调整

    美团又迎来一次业务结构调整。 节点财经获悉,今日(3月19日)上午,美团宣布启动新一轮业务负责人的轮岗计划。根据该计划,公司副总裁魏巍将接任到店餐饮事业部的领导职务,而外卖履约平台的新任负责人将由章若愚担任。同时,校招出身的薛冰则成为外卖事业部的新任掌门人。 据悉,此次轮岗计划涉及的三位新任业务负责人均为美团内部培养和晋升的优秀人才,他们在公司内部经历了广泛…

    2024年 3月 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