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站在财务角度,当下华为“已过万重山”,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业绩的增减都只是时点上的结果,是报表对过去经营成果的总结展示,接下来,华为将继续攀登5.5G、新能源、云计算以及车业务的高峰。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文 / 八真

华为交出了一份满血复活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华为实现营收4566亿元,同比增长2.4%;初步估算,净利润约730.56亿元,是2022年全年净利润(356亿元)的两倍以上;报告期净利润率高达16%,相较去年同期净利润率6.1%,大幅提高。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对于前三季度的业绩,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公司的经营结果符合预期,并沿用余承东的说辞“起死回生,真不容易”,激动情绪溢于言表。

而在水面之下,不得不提的“肱股之臣”便是销售表现炸裂的手机业务和强势回暖的智能车业务。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智能手机强势回归,市场“盼王师久矣”?

无论是用回溯视角还是前瞻视角,2023年国内手机市场,华为都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0月26日,国际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发布报告,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3%,同比降幅收窄,或表明市场已经见底,复苏迹象逐步显现。

不过,落定到具体厂商,大家的悲喜并不相通。大多数领先的手机品牌都没有取得正向进步,反而是近两年被列入“others”的华为,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这其中,华为旗舰手机 Mate 60 Pro、 Mate 60 Pro+ 和折叠屏手机 Mate X5 居功至伟。

8 月底,在没有预告、没有新品发布会、没有余总站台且 “遥遥领先…”口嗨的情况下,华为“HUAWEI Mate 60 Pro”悄然上线。

可就是如此低调,Mate 60 Pro首批预售即“秒光”,而后的Mate 60 Pro+和Mate X5更是引发了全网的热烈讨论和空前抢购,一度连华为商城系统都崩溃了,还是“抢不到,根本就抢不到。”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甚至于,在一些案例中,有顾客的华为手机优先购买权,都是通过购买问界M7换来的。换言之,买华为手机需要配货汽车,妥妥的爱马仕逻辑。

强劲的用户需求和出货量的火爆反馈到终端市场,据Counterpoint统计,2023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销量同比增长37%,市场份额为12.9%,坐上Q3中国手机市场头把交椅,也驱动公司消费者业务强势回归。

另据天风证券TMT分析师郭明錤的最新调查与预估,Mate 60 Pro发售后需求强劲,2023年下半年出货计划已提升约20%至550万-600万部。

事实上,风起于青萍之末,华为早在今年6月初就给出过乐观信号,其将2023年手机出货量目标调至4000万部,对比年初设定的3000万部,增幅达33%,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上调KPI的选手。

节点财经注意到,即便在加班加点的生产后,迄今,上述几款华为手机仍存在程度不一的供不应求,用户需要预订或下单后等待月余时间。

比如下面的Mate X5 ,不支持全款购买,只能90天预约申购;HUAWEI P60 Art 1TB两种颜色都标记为到货通知。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照此趋势,郭明錤预计,Mate 60 Pro在发售12个月后的累积出货量,预计至少将达到1200万部,排除潜在非商业风险下,华为手机2023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约65%至3800万部。

这意味着,2024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可望至少达到6000万部,成为全球手机品牌中销售增长最强劲的王者,同时承继过往的爆发点,极大地促进公司整体业绩上扬。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问界屡屡“爆单”,智能车业务告别低迷?

给业绩“补能”的还有华为的另一个中枢——以AITO问界为主的智能车业务。

提及华为的智能车业务,其发展难言“一帆风顺”,更像是好事多磨。

在销量持续“半死不活”超半年之久后,问界M7伴随新款大5座车型的发布迎来了起飞。于9月12日发布会后,当月交付量便突破5000辆,达到5248辆。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据余承东透露,问界M7上市一个月,大订已经超过6万,赛力斯智慧工厂正每天22小时开足马力,保障车辆的高质量、快速交付。

截至目前,问界新M7大订已突破7万台。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8月,问界在全国都呈现出一种“卖不动”的局面,累计销量仅为36790辆,月均销量不足5000辆,远远落后其他新势力,特别是问界M7,累计销量只有7936辆,月均不足1000辆。

直到9月份,新款M7推出,搭载有华为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可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智能驾驶,配备 1 个顶置激光雷达、3 个毫米波雷达、11 个高清视觉感知摄像头及 12 个超声波雷达等 27 个感知硬件,支持园区代客泊车、超窄车位泊车等,全方位的硬核实力,叠加余承东5次“遥遥领先”的营销造势,瞬间把问界拉出泥淖。

前三季大赚730亿,谁在给华为「补能」?

众所周知,华为智能车业务和赛力斯深度绑定,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得益于问界新品上市及交付稳步推进,8月28日到10月27日,赛力斯股价区间涨幅达到近150%,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改善14.24%。

对于问界M7的大卖,有一种说法是和华为手机喷涌的流量有关。

正如前文所言,有顾客的华为手机优先购买权,是通过购买问界M7换来的。

或许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可以确定的是,问界渠道明文规定,只有当客户支付车辆尾款提车时,才能优先购买手机。

节点财经认为,华为的“配货”机制,除了被“盖棺定论”的创新力、产品力,以及长期积淀的声望和人气外,市场“盼王师久矣”的急迫氛围也很重要:当大量用户在关注华为手机时,会一并“种草”问界汽车,使供应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为后续的“拔草”举动铺陈好路径。

而据最新的新能源车销售数据(10月第三周),问界M7销量达到2500辆,不仅出现在了前10名单中,而且几乎跟理想L8持平,预期也是一个向好的走势。

站在财务角度,当下华为“已过万重山”,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业绩的增减都只是时点上的结果,是报表对过去经营成果的总结展示,接下来,华为将继续攀登5.5G、新能源、云计算以及车业务的高峰。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29日 22:37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30日 19:07

相关推荐

  • 用友参编的《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正式出版

    2023年8月30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指导,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信息与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主编,用友网络等企事业单位参与编写的《上市公司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正式出版。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推…

    2023年 9月 2日
  • 理想VS蔚来:不同客群下的不同命运

    文|巨潮 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2023年的中国车市,产销首破3000万台,新能源汽车爆卖949.5万,渗透率逼近32%。 惨烈绞杀、无限内卷之下,新能源车企冷暖不同。高合、威马跌入冰窖,蔚来仍在巨亏,但理想已经大赚上岸。 理想在过去一年斩获了新能源赛道诸多里程碑式的头衔:中国第一家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新势力车企,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全球第三家盈利…

    2024年 3月 5日
  • 首富钟睒睒加速“搬运大自然”

    文|雷达财经 肖洒  编辑|深海 新年的第一天,中国首富钟睒睒旗下的公司就有大动作。 1月1日晚间,农夫山泉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在2023年12月31日与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政府就“农夫山泉建德饮用水及饮料综合产业基地项目”签署投资协议,项目拟投资金额50亿元。 这是公司抢占水源的最新一例。过去一年,农夫山泉抢占水源呈现加速趋势,在山西垣曲、西藏林芝、广东河源等…

    上市公司 2024年 1月 5日
  • 雷军,要讲超越“特斯拉”的新故事了

    文|伯虎财经  安晓 SU7上市后,小米发布了一份漂亮的一季报。 营收好于此前市场预期734亿元,达到755亿元,同比增长 27%;净利润则创下单季新高,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100.8%。 但小米股价并未涨势如虹,反倒接连几日出现滑坡。 财报后,小米股价累跌7.32%,29日的收盘价为18.3港元/股,市值4566.84亿港元。 实际上,受小米su7汽车的…

    2024年 6月 3日
  • 二度赴港IPO,空调巨头奥克斯「背水一战」

    文 / 一灯  来源 / 节点财经  这段时间,高温天气席卷各地,就连东北地区也掀起了一波儿装空调的热潮。就美的、海尔、小米等企业纷纷抢滩高温催生的“泼天富贵”时,老牌空调企业奥克斯却在近日向港交所默默递交了招股书,并获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这是奥克斯在2025年内的第二次递表了。 早在1月15日,该公司已首次递交上市申请,但…

    2025年 7月 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