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兄弟“割席”,石榴集团股东内斗忧患重重

文|雷达财经 李亦辉

编辑 | 深海

内斗数月后,曾进入百强房企之列的石榴集团兄弟反目的戏码仍在持续。 

据媒体报道,9月11日下午,石榴集团的董事长和法人崔巍在北京总部召开媒体沟通会,会上拿出一份陈情书,直指解除桑春华公司总经理职务并予以辞退,是严格按照石榴集团及公司控股平台所应遵循的所有法律法规。桑春华若有疑义,完全可以启动司法程序,而不是通过口水仗、泼污水、买流量等方式进行舆论胁迫。 

被辞退的桑春华是石榴集团的二股东,和崔巍是搭档超20年的合伙人,两人“北漂”创业的故事,一度在业界传为佳话。但今年6月21日,崔巍的一份签字全员通知宣布桑春华离职。随后桑春华屡次对外发声,双方内讧逐渐公开化。 

对于这场闹剧,崔巍在沟通会上称,他必须拨乱反正,给社会一个交待,他恳请社会、公众再信任石榴一次。说到激动处,他情绪失控,双腿跪地。 

但有观点指出,核心团队内讧,势必影响石榴集团的稳健运行。如果无法及时扭转局势,随着舆情持续扩散,不排除有金融机构对石榴进行风险评估,甚至引发银行抽贷断贷。而这才是崔巍情绪失控跪地的主要原因。

超20年兄弟“割席”

向来低调的石榴集团,很少为外界所知。根据崔巍的介绍,他曾是一名地理老师,26岁时开始创业。 

1994年4月10日,石榴集团起步于南京新街口洪武路一幢住宅楼的6楼,起步业务是房屋中介。两年后,他们已经在南京新街口开出了四家中介门店。 

到1997年,石榴集团完成了最重要的原始资本积累,公司员工超过100人,进入迅速扩张期。次一年,年仅20的桑春华加入公司,入职岗位是中介店员,底薪300元。 

2001年,崔巍和桑春华一起进京成立华美地产,主营一手房营销代理业务。这时,年龄小崔巍10岁的桑春华仍只是一名销售经理。 

两人联手经营下,华美地产的销售代理业务发展得很好。崔巍表示,“桑春华的工作也算努力和积极,而我为了全身心拓展地产开发业务,决定将销售代理业务进行股份化改造,将销售代理公司一部分股份无偿赠予桑。” 

公开资料显示,崔巍和桑春华在2007年成立了K2地产,由房地产代理行业进入开发行业,在通州九棵树拿下第一块地,推出K2·海棠湾。 按照崔巍的说法,在2014年停止销售代理业务之前,桑春华一直作为销售公司的副手和他的助手,分管销售代理业务。 

2014年随着销售代理业务的终结,崔巍经过和桑春华商讨,让没有开发经验的桑春华从地产公司的招投标管理工作开始,逐步介入地产开发,同时将后者在销售公司的权益平移进了开发公司。 

两年后,K2地产正式更名为“石榴集团”。 随着更名,石榴集团的业务格局从单一地产转型为“科技+金融+地产”的多元化模式。 

陈情书中崔巍表示,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为了集团的转型他将公司总经理的职权授予桑春华,此后全面掌管石榴集团的开发业务,而他自己开始转型科技研发、战略投资等创新业务。 

但在桑春华担任总经理三年零五个月之后,2019年8月崔巍再次将桑总经理之位收回,重新聘请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为了维护情面,依然给予他副董事长职位。” 

对于收回总经理的原因,崔巍称,主要基于以下四点:第一,桑春华个人巨大的、突发性的大规模债务影响;第二,公司高管团队开始亲属化、内部化、团伙化,自己被架空;第三,公司内部管理、成本控制极度混乱,公司重大的项目决策、合规管理已将作为实控人、董事长和法人的他排除在外;第四,公司外部的市场商誉严重受损,坊间对公司相关高管极度奢靡、纵情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传闻已有多时。 

“我一个当过老师的人, 一个当年的穷孩子……一个被同行戏说北京最抠开发商的人,桑这六七年的行为,已经让我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崔巍称,自己必须站出来承担责任,必须要整治公司乱象。 

据媒体报道,石榴集团于6月21日发布了一份由崔巍签字并盖有公司公章的内部通知,称桑春华因个人原因于当日中午12点离职,不再担任石榴集团的全部职务,禁止其进入集团各公司的所有办公场所,停止其全部工作权限。

对于上述辞退,崔巍称是严格按照石榴集团及公司控股平台所应遵循的所有法律法规。公司专门聘请了相关法律团队,坚决做到不越权不越法。 

桑春华卷入“桃色”风波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崔巍的说法,在蓝鲸财经的采访中,桑春华讲述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两人最早的分歧,是随着K2地产走出北京、开始全国化布局的时候。 比如,2013年,K2地产以46亿元、溢价率57%摘得上海地王,让其一战成名。但在桑春华看来,高价拿下如此重资产的自持项目是一个错误。 

还有2016年已完成更名的石榴集团,曾发行50亿元债券最后被用于举牌首钢,这笔投资至今大概赔了60亿元,这件事也在两人中间产生较大分歧。 

关于投资决策上大股东有没有一票决定权,两人也有不同意见。2021年5月,石榴集团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上市套现退出原本是两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但随着上市夭折,桑春华正式提出“分家”。不过,据桑春华描述,崔巍不同意按持股比例58%和42%对应的估值来分,而是要溢价30%,即按75.4%和24.6%的股权比例分家,这让他“完全无法接受。” 

多次沟通无果后,双方终于在今年6月份撕破脸皮,作为第二大股东的桑春华遭“扫地出门”。

据公开资料,桑春华被辞退后,也频频发声反击。其中桑春华于6月24日专门回函崔巍,认为崔巍以个人单方通知的方式将其免职,免职行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且涉嫌违法,并强调其有权继续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8月初,桑春华又召开媒体见面会,指控崔巍做法不当侵害其合法权益,并直言“如果任由崔巍这样搞下去,石榴不是红了,而是要黄了。” 

据其介绍,石榴集团旗下300多个公章被收回到总部,“崔巍买了大的保险柜,大概300多个章放在他保险柜。”“除了禁止我进入公司,停止我的工作权限,一同被无故免责的还有三位高管”。 

此外桑春华还透露,自己所乘坐的车辆被安装了定位器,他已经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报案,案由为“被侵犯隐私”。 

除了公开发声,据每日经济新闻,桑春华还就被解除劳动关系提起仲裁,以及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状。 

这期间,石榴集团一直未做出过回应。直到9月初,网传信息显示,云核变量董事长刘夏在微博实名举报称,桑春华以吃饭为由在北京邀约多人参加某不良活动,因未参与就被微信和电话辱骂数十分钟。 

刘夏还戏称“做地产的这是什么素质?活该你抢不到公章!”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过,目前帖子已删除。 

桑春华卷入“桃色新闻”,石榴集团很快发布澄清声明,表示桑春华已于2023年6月21日被石榴集团解除劳动合同及全部职务,因此之后不存在“石榴集团桑春华”的说法。石榴集团相关公章过去、现在、未来都妥善保存在公司办公场所,不存在“抢公章”问题。 

9月11日的交流会上,崔巍对此解释称,这不是股东内讧,不存在所谓的“抢公章”、“抢资产”、“闹分家”的宫斗戏码,而是一场严肃的、依法依规的公司治理权的调整和捍卫。 

已有银行开始逼债

回到石榴集团本身,根据官网信息,公司深耕环渤海、长三角、大湾区及成渝等核心经济圈,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苏州、成都等30余个城市,开发了逾90个精品项目,涵盖春江系、府系、院系等三个中高端住宅产品系以及一线城市综合体。 

根据克而瑞数据,2021年石榴集团销售额为407亿,排名第65位。据石榴集团公司债券2022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实现营收167.85亿元,同比下降23.65%,归母净利润则从2021年的8.18亿元大幅降至1.11亿元。 

进入2023年,石榴集团的经营状况进一步下滑。公司债券2023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石榴集团的营收为55.25亿元,同比下降42.91%。

同时,和大部分民营房企一样,石榴集团也面临着债务和资金压力。 

截至上半年末,石榴集团有息负债总额为151.48亿元。其中,1年期以内的银行贷款为4.21亿元,1年期以内的信托借款为14.51亿元。而石榴集团的货币资金仅有22.83亿元,其中5.59亿元为受限金额。 

陈情中崔巍坦言,公司股东爆出如此大的舆情,势必增加相关金融机构对石榴集团进行风险评估。但他也保证,“如果由我们实际的净资产覆盖不足而给各家金融机构带来真实损失的话,我将从石榴中心 22 楼一跃而下,我以我的生命做出信誉担保”。 

网传一段视频显示,崔巍情绪激动地表示自己已立下遗嘱,将以生命为代价立誓解决问题。 

不过,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7日,兴业银行向石榴集团及北京石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崔巍及桑春华发来告知函,要求在2023年08月12日前,将18亿贷款本年度剩余应还本息金额7400万元存入监管账户,否则,兴业银行有权宣布全部贷款提前到期,并追究借款人及担保人违约责任。 

兴业银行在这份告知函中表示,崔巍和桑春华“同时为两公司大股东和创始人和本笔贷款保证人,在公司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发生重大争执,公司发生重大危机并影响正常经营,可能危及或者损害贷款人(我行)权益”。 

告知函显示,截至目前,石榴集团向兴业银行贷款的18亿元经营物业贷,贷款本金余额为17.75亿元。

崔巍能否安抚住金融机构,尚不得而知。在业内人士看来,股东内斗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如果仍由这场纷争持续,石榴集团或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9月 13日 16:15
下一篇 2023年 9月 13日 16:30

相关推荐

  • 中国前首富遭遇电诈“鬼故事”

    文|雷达财经 肖洒 编辑|深海 上市公司遭遇电信诈骗屡见不鲜,这次中招的是海普瑞。 1月14日,海普瑞公告称,全资子公司Techdow Pharma Italy S.R.L.(下称“天道意大利”)近期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涉案金额约1170余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此次涉案金额合人民币超9000万元。 目前,海普瑞已向当地警方报案,希望争取最大限度避免损失。受…

    上市公司 2024年 1月 22日
  • “雅加达妈妈”,正变成“海淀妈妈”?

    文|霞光社 郭照川 编辑|刘景丰 “哪怕在‘双减’后,孩子教育上的投入依然非常大。”在海淀为三岁半的孩子报名学习编程的宝珠说。 “我们这一代,其实远比上一代舍得给孩子花钱。”她的孩子由于年纪太小,并不把编程当做培训,而认为这是一场“搭积木”一般的游戏,因为每堂课后还能领取小奖励而十分开心。 而在直飞时间8小时外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当地的孩子们也在上着类似的编程…

    2023年 11月 8日
  • 虽晚同舟,推出大模型后,新华三距离千亿营收还有多远?

    这千亿目标,到底是画饼,还是蓝图,还需要仔细甄别。

    2023年 6月 30日
  • 拿到谷歌投资,华人AI科学家李志飞的第一个IPO来了

    近日,出门问问(Mobvoi Inc.)披露通过港交所聆讯后的资料集,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出门问问公司由华人AI科学家李志飞于2012年回国创立。李志飞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后,就职于美国谷歌公司,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专家。目前,出门问问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红杉资本、歌尔股份、真格基金、SIG海纳…

    2024年 4月 8日
  • 微信抢跑巨头生态排位战

    文|零态LT 吴南南 编辑|胡展嘉 腾讯,是国内互联网界的庞然大物,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曾经,强调规模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也是诸多平台型企业得以崛起的关键。如今,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大厂,在最近几年都在主动求变——不再迷恋规模,更在意生态的构建。 何为生态? 早年前,马化腾曾说,“生态就是把半条命交出去,交给合作伙伴”;马云的观点则是:阿里要打造一个生…

    2023年 12月 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