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是我对《芒格之道》这本书阅读感受的第9篇。以下蓝色字体是原书摘录,黑字是我的阅读感受。
精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没这个能力,我绝对不可能成功。 我的成功靠的不是智商,而是专注力。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共同写出他们的成功秘诀,就是“专注”两个字,我们在芒格这里又看到了这个词。
所谓的专注,我觉得不是简单的“认真做事”的意思,而是意味着要在识别出重要的事情以后,把大多数时间精力投入在上面,并力求取得突破的意思。
比如投资这件事,在一开始的时候,你是一定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的,只有等你过了某个坎,才算入了投资的门,后面的世界就不是越投入时间越好了。
我就擅长一件事,把事情想通、想透,深入思考,找到正确的答案,然后付诸行动。我没别的本事,就会做这一件事。
好像段永平擅长的事情也是这个,想通一件事情的本质,找到那个正确的解,然后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思考和专注,是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投资也是一样的,没想明白投资的本质,或者不能在投资的正道上投入足够的专注,想成功恐怕有很大难度。
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只是在少犯傻这方面,我比别人做得稍微好一些。别人都想着怎么才能更精,我只求不犯傻。一个是不犯傻,另一个是活得长,做到了这两点,你一定是人生赢家。大多数人以为,不犯傻有什么难,其实还真挺难。
不犯傻、活得长,这两点平时看起来都没什么难度,但想想我们自己最近干过多少傻事,尤其是干过多少可能影响自己寿命的傻事,就知道这两点有多难了。
不犯傻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还真的挺难,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经意间就做傻事了,人类的脑子也不是时时刻刻都管用啊,所以才说常识很重要,理性很重要。
我不是藏着掖着,好的投资机会,确实找不到几个。
我们经常会听人说,“某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瞎猫碰死耗子撞到某公司吗”,这个话在碰运气的人那里是成立的,但那些真正有水平的人,展现出来的样子也是这样的。
就像摘录所说,特别好的投资机会,本身就不多,而这种公司十有八九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真不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了不起的公司、不告诉别人,实在是真没有那么多好公司,好机会就更别说了,更少。
我们努力了,但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每日期刊的报纸业务)。是啊,我们只能节节败退。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难。
现实的世界里、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付出总有回报”这种事情,付出最多只能让回报出现的概率大一些,更别提要是付出的方向不对,就更谈不上什么回报了。
所以,这些年我也愈发感受到“选择比努力重要”的意思,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选择了一个容易保持盈利能力的好公司,选择了一个好的买入价格,这些选择远比“拼命努力”要重要。
最后,当我们努力了、但失败了,难过、失意都是正常的,情绪过后,继续去寻找其他的美好吧。
现在伯克希尔的规模太大了,我们只能投资大公司,而且长期持有。我们现在做投资,难度很大,不像过去“桶里射鱼”那么简单了。IBM这笔投资,难度就很大。
对于伯克希尔来说,规模是收益率的巨大敌人,但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不要因为伯克希尔投资了一些难度大的公司——比如IBM——就要求自己也要去做更难的投资,守着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更让人安心,也更容易取得好的投资成绩。
让我去争取世界和平,我不够格,但是,建个宿舍楼,我还是可以的。我选择做自己擅长的事,我建议你们也做自己擅长的事。
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公平的,这一点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但很少有人真的把它当回事儿。
你想想看,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年纪、有多少钱、是什么地位,你和巴菲特、马斯克、马化腾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24小时,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所以,怎么度过今天这一天,以及每一天,把这些时间用到哪里去,这完全是你自己的决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因为人天生有惰性,所以,我的选择是提前做计划,定出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分解成计划,在此过程中,注意多把时间分配在正确的事情上,最好还是你擅长的事情上,这样时间久了,你的表现会越来越好的。
我们应该先靠专业化思维解决生计问题,然后再凭借跨学科思维正确的认识现实。
芒格讲得很清楚,专业化解决生存、跨学科思维提高认知。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的一门“手艺”,这就是专业化。但专业化的问题就在于目光狭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这个既定的“赛道”内,你最多做到这个领域的专家,还是和其他人在同一维度竞争。
如果你真的想要实现更大的成就的话,只有在更高的层面去努力才是有希望的,这就是跨学科思维有用的地方了。
我们的日程表排得不是很满。在旁观者眼里,我们不像是经商的,更像是做学问的。我们挑选和等待大机会,大机会,抓住几个,就足够了。我们耐得住寂寞,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们能安之若素。沃伦掌管着一个商业帝国,但是,你去翻翻他的日程表,会发现今天的日程是一片空白,只写了“理发”两个字。
芒格有时候也挺幽默的,跟巴菲特骨子里的好玩不一样,芒格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幽默的事情,比如巴菲特今天的日程里只有“理发”两个字儿,哈哈,笑死我了。
我们中国人说“有舍才有得”,把自己的时间装得满满的,这是一种不太好的状态,因为第一你会很累,第二你容易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有人就是喜欢用忙碌填充自己,就像前文所说,你的时间是你自己的,你可以自由支配,但对我来说,如果有的选,我会选择巴菲特和芒格的这种模式。
银行股是高风险类型的投资,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轻易尝试。如果对银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最好还是不碰银行股为妙。
这个我也同意的,银行业务和宏观经济的关系太密切,而且真的有问题的时候,银行是会被其他机构传染的。
至于我为什么要投资招商银行,你们可以在后台输入招行,我的观点都在那里了。
只要你保持理智,你能让自己躲开很多灾祸,也能帮别人躲开很多灾祸,你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追求理智,你乐在其中……一个理智的人非常清楚,很多事不能做,很多东西不能碰……比如动不动就发火,天天抱怨个没完、总是妒忌别人。
这个真是稍不注意就会踩坑,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心情变得很差,发火、抱怨、妒忌,这都是常有的负面情绪。
我觉得聪明人也会有这些情绪,但是聪明理性的人可以很快地调节自己,调节自己的前提是有清楚的认知,这些不容易,但为了我们的开心和成长,我觉得这值得我们努力,与读者们共勉。(作者:villike,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