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的“拳头”和眼泪

近几年,屡陷医疗纠纷的爱尔眼科,明星光环正在消失。

爱尔眼科的“拳头”和眼泪

爱尔眼科登上热搜。

12月21日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旗下的服务账号——爱尔关怀在微博发布声明称,近日,贵港爱尔眼科医生“手术台拳打患者头部”视频引发舆论关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调查组进驻贵港爱尔,对此事进行复核调查。

这并非爱尔眼科首次身陷医疗纠纷。

过去几年,屡次因医疗事故登上热搜的爱尔眼科,股价已经腰斩。在不断前进的城市拓展计划和企业机制下,为追求业绩而降低了安全、质量的标准,正在使爱尔眼科的风险项增多。

01

术中锤击患者真相

2月19日,拥有209万粉丝的微博博主“急诊向日葵艾芬”发文爆料称,广西贵港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冯某某在手术台上用拳头猛击患者头部。此事随后引发网友关注。文中称:“82岁的患者覃某某在手术台上因疼痛发出声音,但贵港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冯某某不仅不采取任何措施安抚患者减轻疼痛,相反,他用拳头猛击了患者的头部。术后,患者左眼失明。”

帖文放出了病案号,并称术后患者家属向医院讨要事实真相,但冯某某对患者家属称自己未打过患者,“冯桂强近日拟通过正高级职称晋升,这样医德的人能够晋升吗?”

12月21日晚,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旗下的服务账号——爱尔关怀在微博发布声明还原了事件真相。

据查明,此事发生于2019年12月12日,患者时年82岁,只会壮族语言,普通话难以交流。手术过程中,由于局部麻醉,患者有手术不耐受。手术进行中,频繁转动头部和眼球,极可能发生手术意外。患者听不懂普通话,多次提醒无效,医生为避免发生危险,情急之中粗暴对待患者。医院次日收到患者反映术中手术医生动作粗鲁,要求做出相关解释。医院随即进行调查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并道歉,得到了患者家属谅解。此次视频曝光后,手术医生再次通过媒体真诚向患者道歉。

调查组认为,医者仁心,无论什么理由,医生都绝不可以粗暴对待患者。患者语言不通,理应在术前做好预案,术中应做好恰当安排。涉事医生粗暴对待患者的行为,已严重违反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事后医院没有按照集团规定及时上报,严重违反集团医疗安全管理规定。

声明指出,调查组初步认定,贵港爱尔眼科医院还存有其他严重违反集团规定的问题,应承担相应责任。

根据以上事实,爱尔眼科已于21日下午免去贵港爱尔CEO职务,暂停院长(即手术医生)职务,两人均接受进一步调查。下一步,集团将敦促贵港爱尔深入整改,并将根据后续调查结果做进一步严肃处理。

02

深陷医患纠纷,爱尔眼科怎么了?

这并非爱尔眼科首起医患纠纷。

事实上,爱尔眼科已不是首次因诊疗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

2017年,武汉爱尔眼科因人工晶体安装失误,导致患者左眼失明;2018年,葫芦岛爱尔眼科因诊疗过失,导致患者视网膜脱落;2020年1月末,太原爱尔眼科医院就曾因无发热门诊却公开募捐N95口罩且客服脏话回应质疑的消息,引发外界热议;2020年7月,爱尔眼科在多个公众号上宣称“裸眼视力将纳入中考评价指标”,而后却被教育部辟谣。

2021年1月,艾芬质疑在爱尔眼科就诊时,医生没有仔细检查其眼底,以致延误发现及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时机,导致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右眼几乎失明的情况。2023年6月,艾芬依据名誉权侵权一案终审判决结果,在微博置顶其对医生的道歉。

不仅如此,爱尔眼科还因频繁发布虚假广告,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天眼查APP风险信息显示,爱尔眼科旗下多家医院曾因医保金使用违规、价格欺诈、医生无证执业、手术器械破损等被罚。另据爱尔眼科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集团境外子公司年内与患者发生的医疗纠纷事项,已计提预计负债约11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是爱尔眼科的贵港爱尔眼科门店。据了解,早在2021年,爱尔眼科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规划在3-5年内其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医院都能成为当地的第一梯队、一流的眼科中心。

但是,这种做法也有负面效果。在现有企业机制下,部分从业人员可能激进追求业绩而降低了安全、质量方面的标准。在医疗领域,这可能增加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风险。医疗无小事,一个简单的错误都可能对一个家庭造成重大伤害。

一位长期从事医疗行业投资的专家表示,眼科行业投资周期比其他行业更长,如果扩张过快,可能就忽视了安全、质量等因素,导致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

03

明星IPO光环消失,股价跌去六成

爱尔眼科是眼科赛道的明星企业,2003年,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成立,这成为后来爱尔眼科的前身。毛利率较高的屈光业务、白内障业务等是其主要业务。2009年10月,爱尔眼科在A股上市,上市之初,爱尔眼科在全国仅有19家连锁医院。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爱尔眼科通过不断地募资并购,不断的扩大眼科连锁医院的规模。

截止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境内医院229家,门诊部168家,较2022年年末分别增加14家、20家。报告期内,爱尔眼科门诊量726.95万人次,同比增长31.19%。

尽管业绩稳步增长,但自2021年陷入舆论风波后,爱尔眼科股价不断下滑,至今已跌去六成,2021年7月,爱尔眼科总市值一度达3900多亿元,成为资本市场的“眼茅”。截至发稿,爱尔眼科股价为15.68元,创下三年新低。从2021年7月高点的42.64元至今已跌去六成。

爱尔眼科一度成为A股的大白马股,有“眼茅”之称,受到各路机构的追捧,高峰时有900多家机构持仓。

不过,近一年多来,爱尔眼科的股价跌跌不休,从42元高点跌至如今的15.7元,跌幅超过60%,缩水了1500多亿。2023年年内市值蒸发750亿。截止今年三季度,爱尔眼科主力持仓机构为200家,持股数量为48.38亿股,较2023年中报减少3.86亿股,持仓机构减少400多家。

爱尔眼科股价大幅缩水,从业绩来看,经过高速增长期后,2022年爱尔眼科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不过,2023年又回到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160.47亿元,同比增长22.95%;归属净利润31.81亿元,同比增长34.97%

在医疗领域,曾有金眼、银牙、铜骨的说法,这蕴含了眼科巨大的投资价值,作为第一家上市的眼科医院,爱尔眼科曾独享眼科赛道的巨大红利。但近几年,屡陷医疗纠纷的爱尔眼科,明星光环正在消失。

文 / 零度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12月 22日 19:18
下一篇 2023年 12月 22日 20:42

相关推荐

  • 巴西人的吃和行,滴滴要全包了?

    滴滴在国内浅尝辄止的外卖梦,在海外圆上了。 在墨西哥市场大获成功后,滴滴正瞄准拉美最大的市场——巴西。近日,滴滴宣布重启巴西外卖业务。 2018年,滴滴收购出行平台99进入巴西市场,主要提供出行服务;同期,滴滴逐渐放弃国内外卖业务后,部分员工转而探索国际外卖业务。 这次海外尝试反倒给滴滴外卖业务蹚出了一条路。到今年年初,滴滴外卖业务在墨西哥市场份额超过50%…

    2025年 4月 10日
  • 上半年卖了51亿,361°能打翻身仗吗?

    耐克的鞋、阿迪达斯的网球服、安踏的领奖服……郑钦文穿着背后的“巴黎流量”争夺,近百家品牌商谁能接住“泼天富贵”?不仅是郑钦文,张雨菲、全红蝉,各路顶级运动员几乎都背上了“代言”。 运动员的赛场,品牌们的营销战场。 每逢四年一次的奥运流量,361°似乎并没有接上这波超级流量。 近期,361°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361°上半年营业收入51.4亿…

    2024年 8月 24日
  • 视觉中国实控人柴继军减持203万股;淘宝天猫集团架构调整完成

    一、今日头条 淘宝天猫集团架构调整完成:设三个发展中心 二、财经新动向 丰田汽车第四季度净利润5,522.9亿日元,同比增长3.4% 理想汽车第一季度营收187.9亿元 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4月销量同比增加111.77% 汉王科技:副总裁李志峰拟减持不超17.1万股公司股份 视觉中国:实控人柴继军先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03万股 三、商业大事件…

    2023年 5月 11日
  • 知名鲜花电商花加没能迎来“春天”,这个赛道有多卷?

    文|雷达财经 孟帅 编辑|深海 和主营的鲜花商品一样,知名鲜花电商花加最终没能守住自己的“保鲜期”。原本在今年立下“三年千店,万亩花田”品牌目标的花加,如今却站在了停业整顿的悬崖边上。 9月25日,花加在给员工的全员信中宣布了公司将进入停业整顿阶段的“噩耗”。受此消息影响,花加公司员工的工资、社保或无法按期发放和缴纳。与此同时,花加的不少用户也成了“冤大头”…

    上市公司 2023年 9月 28日
  • 蒙牛财报解码:高飞任内首份答卷,奶业巨头的退与进

    文 / 七公 接棒卢敏放,担任蒙牛新总裁的高飞交出了自己任上的首份财报。 2024年上半年,蒙牛实现营收446.705亿元,同比减少12.6%;实现归母净利润24.45亿元,同比减少19.03%。 从数据来看,蒙牛的压力确实不小,但抽丝剥茧,某些细分领域亦不乏亮点。 一、基本盘怎么样? “在今年经济的大环境下,行业终端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还有待恢复,造成消费…

    2024年 9月 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