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匿名“匿了”,“谢邀,匿了”终成历史

文|雷达财经鸿途  孟帅

编辑|深海

伴随着匿名功能下线公告的发布,知乎被外界调侃为匿名用户经典开场白的“谢邀,匿了”正式成为历史。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此前知乎曾因匿名用户发布的“天价彩礼事件”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而不久前亿欧网联合创始人黄渊普对知乎及其创始人周源的实名举报,更是将外界关于知乎匿名功能的讨论热度推至高潮。 

另据天眼查显示,知乎关联公司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智者四海(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也曾卷入上百起名誉权纠纷。 

值得一提的是,知乎发布匿名功能下线公告的同日,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也提到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有分析指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虽然知乎取消匿名功能后会引发部分用户有关隐私泄露方面的担忧,但总体来看,此举将有效缓解平台匿名用户编造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违规行为的出现。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知乎仍需在隐私保护机制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匿名功能引发热议的同时,知乎业绩方面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据知乎发布的财报显示,此前在知乎营收中担任支柱角色的营销服务板块,目前已退居为公司的第二大营收来源。今年第一季度,该板块录得3.92亿元的收入,同比减少11.7%。与此同时,知乎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今年第一季度知乎的净亏损高达1.79亿元。

知乎匿名功能“匿了”

7月7月,知乎通过官方账号“知一声”发布匿名功能下线公告。在这则公告中,知乎表示,作为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匿名功能的上线初衷是建立在用户开放讨论、友善互动的基础之上的。 

但随着互联网沟通环境日益复杂,为保障社区内的良性讨论,知乎已在最新版本App中完成了匿名功能下线的开发,并于近期提交各大应用商店审核,预计7月14日上线各大应用商店,匿名功能将在新旧版本App端及PC端正式下线。

匿名功能下线后,知乎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匿名发布内容。不过,对于曾经发布过的历史匿名内容,用户可自主选择是否将其转为实名。 

知乎还强调,平台反对编造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行为,无论内容是否匿名,同样受到《知乎社区规范》的监督和管理,创作者应当对自己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如内容中存在违法违规信息,平台将按具体内容违规类别予以相应处置。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此前知乎就曾因匿名用户发布的帖子引发争议。今年1月,知乎平台上“大家觉得江西的女生怎么样?”问题下方的一个回答,便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讨论。据发布该回答的匿名用户介绍,自己是上海的一名“土著”中产,在美国留学时与一名来自江西萍乡的女留学生相识相恋。 

但在双方家庭商谈结婚事宜时,女方的父母向他提出1888万天价彩礼、数千万房产过户到女方名下、女方上百个亲戚每人给十万元红包等要求,最终他没有答应对方提出的要求与女方分手。 

事后,作为平台方的知乎通过“知乎小管家”的账号在社区发布公告称,发布者承认了杜撰事实的行为。“知乎小管家”还表示,经过进一步核查该用户过往发布的内容,发现该用户存在以互相矛盾的身份发布内容的行为。最终依据《知乎社区规范》,该用户因存在“胡编乱造虚假或引人误解的背景、情节,欺骗、误导他人”的行为,被平台实施永久封禁账号处罚。 

除了匿名用户发布的内容引发争议外,知乎不久前还曾卷入标题党风波。今年4月,“李玉刚 知乎”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而事情的起因源自知乎上一篇名为“李玉刚跳河自尽的前因后果”的文章。李玉刚本人得知此事后,在微博上无奈调侃道,“心直跳,冷静。看来以后内心得承得住”。 

另据天眼查显示,去年10月,知乎两关联公司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智者四海(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因名誉权纠纷被上海瀚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而作为被告之一的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还曾卷入另外190多起名誉权纠纷和4起人格权纠纷,且其在相关案件中的涉案身份多为被告。

对于知乎此番取消匿名功能,网络上大致分化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方认为,此前知乎一直沿用的匿名功能存在漏洞,给了很多“别有用心”的用户可乘之机,这部分用户仗着匿名的“保护伞”,肆无忌惮地在知乎编造、杜撰未经证实的内容,以博取流量和噱头。匿名功能取消后,这部分用户将无处遁形,有利于知乎构筑健康良好的社区生态。 

而另外一方则表示,“取消匿名后有意思的内容会更少”。他们认为,在匿名的前提下,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分享观点、参与讨论,匿名功能能够很好地保护用户隐私。而匿名功能下的观点分享和碰撞,也逐渐演变成为了知乎特有的社区氛围。此番取消匿名功能,部分用户还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遭到有心之人的窥探,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部分热衷匿名功能的用户“逃离”知乎。 

值得注意的是,知乎做出下线匿名功能决定的同日,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拟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不得在词条、话题、超话、群组、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不久前遭到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实名举报

雷达财经注意到,就在此番正式取消匿名功能之前,知乎及其创始人周源就曾遭到亿欧网联合创始人黄渊普的实名“diss”。 

时间回溯至6月20日,彼时黄渊普在朋友圈言辞激烈地“炮轰”知乎及其创始人周源,“知乎的创始人周源是个傻 X和恶人么?”紧接着第二天,黄渊普又在微博发布长文,对周源进行实名举报。 因此外界认为,知乎匿名功能的下线,或许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此次风波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黄渊普曾于2019年创办外贸B2C网站CNEMAY,还曾于2019年起担任艾瑞咨询集团互联网行业分析师。2013年8月,黄渊普入职美团产品创新部,作为早期人员参与了美团外卖的创建。2014年2月,黄渊普与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王彬、张佳伟一起创办了亿欧公司。 

在几次发声中,黄渊普向外界讲述了自己与知乎以及周源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不愉快的事情。据黄渊普透露,自己此前在知乎平台上曾不止一次地“被点名”,比如自己曾在知乎平台上看到“亿欧活不过两年,黄渊普架空了投资方”、“听说黄渊普做得太差,CEO职位被股东给捋掉了”的匿名回答。 

黄渊普称,自己从未公开“撕人”,在他看来媒体批评他人、被他人批评很正常,自己也可以接受客观的负面评价,因此知乎上与其有关的一些个人负面,他从未联系知乎方面的人去删。但知乎上有人匿名称其“花钱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花钱入纽约大学商学院”的“据说式”诽谤,真正触碰到了自己的底线。 

于是,十分生气的黄渊普通过微信向周源提出了两个建议,“是否可以开一下反证功能?如果能证明匿名用户说的是造谣,可以公布一下造谣者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匿名发帖的人更加谨慎”。 

由于黄渊普有周源的微信,再加之此前黄渊普曾给周源介绍过人脉(黄渊普称其曾给周源提供过他美团前老板的微信),因此黄渊普认为周源会给他几分薄面。然而,黄渊普消息发送后,直到第二天都没收到周源的回复,于是黄渊普留下一段“你好自为之,会有你的报应”之类的话,便删除了周源的微信。 

黄渊普直言,自己此番并非是想要知乎方面对其个人进行何种赔偿,其真正的诉求是想要知乎做出改变,把平台规则调到更公平合理,匿名依然可以保留,但要用实名制+造谣追责机制让造谣的人能承担成本。作为平台,知乎不能撇清责任,将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维权甩给法院。 

黄渊普还声称,直到周源对知乎目前的机制做出调整之前,自己会把两件事情坚持到底。其中之一为不断发布“周源是傻X么”的问题,并匿名征集答案;另一个则是向相关部门举报周源创立的知乎平台,通过设置不合理的机制恶意挑拨了员工群体与企业主群体对立,影响国内营商环境。 

黄渊普“声讨”知乎事件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之后,6月22日,周源在朋友圈对此次风波作出回应,“我和团队正在重新思考隐私保护与良性讨论机制,针对匿名功能的具体调整举措将在近期发布。我们也一直在加强社区内容治理和用户举报处理流程的优化”。 

同时,周源还表示,知乎接受批评,社区也对关于知乎的讨论保持开放。无论匿名与否,知乎都不欢迎人身攻击和谣言八卦。直到7月7日公告的发布,周源所指的调整措施以知乎取消匿名功能的方式正式落地。 

有分析认为,知乎做出下线匿名功能决定的背后,更大程度上在响应相关部门营造清朗网络环境的号召。总体来看,知乎取消匿名功能的初衷是好的,但取消匿名功能只是知乎应对编造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行为的第一步,后续知乎还需要持续探索隐私保护机制,让常规用户(无违规行为)在社区发表内容的同时,也能免去隐私泄露和遭到他人骚扰或攻击的担忧。 

一季报有喜有忧

风波之中的知乎,不久前发布了第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知乎共计揽下9.94亿元的营收。不过,与2022年第一季度55.4%的营收增速相比,知乎今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增长有所放缓,同比实现33.8%的增长。

具体到各项业务来看,付费会员板块一跃成为知乎本季度最大的营收来源。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知乎于付费会员板块斩获4.55亿元的收入,与去年第一季度2.22亿元的收入相比增长105.2%,这主要得益于知乎付费会员规模的增长。 

财报显示,去年第一季度,知乎的平均月订阅会员数为690万名;到了今年第一季度,知乎的平均月订阅会员数已经增长到了1490万人,同比增长116%。 

不过,与平均月订阅会员数实现大幅增长不同的是,知乎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指标增长并不是十分明显。去年第一季度、今年第一季度知乎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1.016亿人、1.024亿人,以此计算其平均月活跃用户的同比增速不到1%。 

而知乎不久前重点发力的职业培训板块,营收也实现了增长。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知乎通过职业培训录得1.07亿元的收入,与上年同期3950万元的收入相比增幅高达170.6%。对此,知乎解释称,主要由于其推出的愈加丰富的在线课程及其于该期间最新收购的业务所带来的收入贡献所致。 

受自有品牌产品及图书系列销售额增加的影响,知乎其他收入从去年第一季度的3790万元增长至4030万元,同比实现6.3%的小幅增长。 

与前面几个业务板块相比,去年第一季度营收贡献度排在第一的营销服务板块,成为了本季度拖累知乎营收增长的“拖油瓶”,而这个业务板块指代的正是知乎此前的广告及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分部。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知乎通过营销服务板块录得3.92亿元的收入,与上年同期4.44亿元的收入相比减少11.7%。对于该板块的收入减少,知乎在财报中将原因归咎为“由于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所致”。 

此外,多项数据实现增长的背后,知乎尚未实现盈利。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尽管知乎的净亏损同比收窄70.9%,但其报告期内1.79亿元的净亏损意味着其仍未摆脱亏损的困境。

知乎的净亏损有所收窄,一定程度上与其降本增效的举措有关。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知乎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4.46亿元、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2%、67.7%。对此,知乎解释称,主要由于更有节制的推广开支及工资福利费用减少,确认的股权激励费用减少及专业服务费减少所致。 

“谢邀,匿了”成为绝唱之后,知乎接下来将迎来怎样的发展?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节点声明: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节点财经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11日 09:03
下一篇 2023年 7月 11日 12:59

相关推荐

  • 任正非最新发言:人类进入大算力时代

    9月19日,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北京总部官网上,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与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基金会及教练和金牌获得者的学生在8月21日、8月26日的谈话纪要被公布。 任正非提到,我们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基础就是大算力,今天的年轻人,明天有可能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袖。华为支持竞赛的目的是要为年轻人搭建一个绽放生命火花的舞台。 …

    2023年 9月 19日
  • 大厂卷向扁平化

    文|新熵 南枝 编辑丨月见 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互联网企业调整职级体系并不稀奇。 7月13日,淘宝天猫集团启动了近年来最大的人力制度改革,目前已形成一个初步的“征求意见版”,预计12月后生效。 具体方案如下: 1.取消P序列,用14-28级对应原P4-P8,每三个层级对应一个P级,且14-28级员工工资和奖金不会只与层级挂勾; 2.原P8以上员工走组…

    2023年 7月 18日
  • 租车之变,滴滴搭桥

    文|陆玖商业评论 许久没有发生新闻的出行市场,或许就将在自驾这个赛道完成新一轮变革。 ‍‍‍‍‍‍‍‍‍‍‍‍‍‍‍‍‍‍‍现代人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已经让互联网重塑了一遍又一遍。但在这些被开垦过无数次的田地里,有心者还是能找到新的机会。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

    2023年 9月 20日
  • 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召开,华为以科技之光点亮无障碍世界

    11月28日,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来自中国、德国、瑞典、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369家全球知名品牌齐聚盛会,展示面向残疾人与老年的创新智能新产品。 此次展会,华为围绕“科技赋能,共享福祉”的主题,全面展示了其在信息无障碍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创新,让大家看到了华为致力于…

    2024年 12月 3日